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6 芣 苢--插秧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苢(fú)    芝(fú)    言(bó)    账簿(báo)
B.拾(duō)    点(zhuì)    之(luō)    一(liǔ)
C.之(jié)    屈(jí)    秧(bá)    点(bō)
D.兜(móu)    战(áo)    (shà)    那(chà)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唤朝餐歇半霎(他)    B.秧根未牢莳未(绕一圈)
C.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D.薄言捋之(助词,无实义)
3、下列选项中,关于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却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插秧歌》中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
D.《插秧歌》的五、六两句写家人让他歇那么一小会儿,他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
4、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共305首。
B.《诗经》中的“雅”多是贵族祭祀的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是宗庙祭祀的诗歌。“雅”“
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内容对《诗经》进行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语言表达
除了《芣苢》与《插秧歌》,描写古人劳作场景的诗歌还有不少,请说出以下两首诗歌各自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劳动图景。
5、《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苎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菅草)。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劳动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劳动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天光云影,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韵、赓续至今仍富活力的诗体___________。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  )。在古人___________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尊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可丢弃,传统文化不能忘记。
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___________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___________都会有你我每一次
挑灯夜读的身影。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B.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C.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D.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B.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C.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D.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    余音绕梁    卓有成效    言外之意
B.形式    一咏三叹    立竿见影    字里行间
C.形势    一咏三叹    卓有成效    字里行间
D.形势    余音绕梁    立竿见影    言外之意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关于劳动的诗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①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刚,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克,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到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到了自己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这是一首劳动人民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原编《魏风》第六。②坎坎:伐木声。檀:指黄檀,落叶乔木,木质坚韧,适合制作车辆和用具。③涟:水波纹。猗:义同“兮”,语气词。④稼:耕种。⑤胡:为什么。禾:粟稻等粮食作物的总称。三百:言其很多,非确数。廛:同“缠”,捆。⑥县:同“悬”。貆(huán):即猪獾。⑦素餐:不劳而食。⑧辐:车轮上的辐条。⑨直:指直流。⑩亿:周代十万为亿。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章的四至七句,是劳动人民对不劳而食的剥削者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章的末句,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劳动人民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1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
B.诗歌第三句,将“交情”比作“山溪渡”,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的期盼。
C.结尾句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表达了友情经不起风浪打击的主旨。
D.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