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劳动者之歌 ——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劳动,《芣苢》可以说是里面最简单的一首诗,它字数少,重复内容多,也是学生公认最容易背诵的一首。从形式上乍一看确实简单,可是仔细读来,一个劳动体包含的生活感受是非常丰富的呀,于是我打算好好讲一讲这首劳动者之歌。
打开希沃白板,展示诗歌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大家看着节奏划分,大声朗读,并且把里面的几个动词圈起来。”
“六个动词,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学生七嘴八舌,都能够在朗读完后迅速出,并且在不需要单独回答问题的时候用较大的音量说出自己圈画的内容。
“那我们再简单来看一下这六个动词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首先第一个,‘采’是什么意思?”
有学生说是“茂盛”的意思,有同学说“采摘”的意思。
“那我们现在看的‘采之’的‘采’,是怎么样芣苢草?”
“采摘。”
教材只有“采采”的解释,没有后面单字“采”的解释,所以在这里有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不过也还算顺利。
“我们接着看,‘有’,就是‘取得’······”后面的动词在教材上都有注解,我在希沃白板上也一边用红笔圈上动词,并且在旁边批注:采摘、取得、拾取、成把摘下、兜、掖,批注的同时也对各个动词作了更详尽的解释。
“这六个动词出现在整个劳动中,既然都在劳动中,能不能将这六个动词的位置随意改变?”
“不能,有先后顺序。”
“顺序?那也就是说反映的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的意思,从采摘芣苢,到把衣襟掖在腰带上,我们能够看到劳动开始到收获颇丰的过程,那么,整个劳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程式化、整齐划一的吗?”
“不是的。”学生摇摇头。
“那么,我们说,这六个动词不仅是同学们刚刚说到的能表现一个劳动者完整的劳动过程,还应该可以表现出劳动的一种——什么——过程?”
“混乱?丰富?”学生又开始七嘴八舌,用一种不太确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大概懂你们的意思了,就是我们都在劳动,但是我们进度不太一样,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错落——层次,和丰富,整体上就是一种热闹的场面了。非常好,现在,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位劳动妇女了,在这劳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冒出了很多声音,其中黄第周同学的声音最大:“欢乐······”
“来,我听到了我们的第周同学在说他感受到了欢乐,请我们第一位劳动妇女代表来说说看,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欢乐?”
“很多的人,她们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会很欢乐······”
“他感受到了人聚在一起的欢乐,有小伙伴在一起,劳动都会充满乐趣,但是——人很多?我想问问,诗歌里面没有提到是几个人在劳动,我们第周同学怎么能感受到人多的欢乐呢?”
大家都在诗歌中搜寻着答案,不时小声嘀咕着。
“‘采采芣苢’,长的茂盛,那说明正是生长的季节,所以,遍地都是,那么,来采摘的人的话应该也比较多,而且句子短小,节奏明快,也有一种热闹的感觉,也容易让我们想到人多的时候。同学们能感受得到,但是还不怎么能说出来而已,后面还有机会再让你们感受和表达。来,作为这其中的一名劳动妇女,还能感受到什么?”
赵敏裕同学发出了一个小小而清晰的声音:“满足。”
“来,请我们真正的劳动妇女代表说说看,在这次劳动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满足?”
“最后她收获很多,用衣服兜起来,掖起来,劳动后满载而归。”
“特别好,古代劳动都希望劳有所获,用满足这个词特别好,表示收获满满,跟我们刚刚的欢乐是不太一样的。还有吗?广大劳动妇女们?”
“劳累,要采,要装,要弯腰,蹲下,走动······”
“这是古代体力劳动最直接的感受了。无可避免,是会劳累的,这是真正的劳动者呀。还有吗?”
“惊喜。”
“惊喜(这个答案在我意料之外,但是既然学生说了,就应该还是有依据的)?,看一看,在这次劳动中哪里让我们的妇女感到惊喜?”
“那个‘捋’,成把摘取,说明采着采着看到一个长的尤其茂密丰盛的一棵,那种时候特别惊喜。”
关于劳动的诗歌
这个答案特别让我惊喜,因为我没想到他们有这么敏锐的感受力,作为城市里很少或者几乎
没参加农业劳动的学生口中,居然能从“捋”这个字想到植物生长情况,并且我相信只有真的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劳动场景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好大一棵芣苢草呀”的惊喜。
“还有吗?”迫切地想了解他们这一个个具体的感受了。
“精神,积极······”
“你怎么就是精神的、勤快的、积极的劳动者,而不是一个偷懒的,消极怠工的劳动者呢?”
“你看,动作这么多,大家都是手脚麻利的,而且比较快乐,所以是积极的劳动妇女······”
“还有吗?还有吗?”
“认可。”这个回答声音也不大,但是还是被我听到了,这跟我之前想过的是一样的,也特别惊喜。
“认可什么呢?”
“回家之后,看到自己兜了这么多芣苢,家人都会认可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自己也会对自己充满肯定。”
“是啊,在那个时期,人的价值大都体现在劳动上,并且是体力劳动,所以,一个能劳动,会劳动的人一定是备受推崇并且是自信的,是会被自己和他人认可的。还有吗?”
“重男轻女。”
“哈?这个能看出重男轻女吗?哪里得出这个结论?怎么在这劳动中感受到自己被看轻了呢?”
“都是妇女在劳动······”
“我们这个诗歌是在写妇女劳动的场景,而且是采摘类的,相对来说不需要什么大力气,古代我们是全民劳动的,分工有所不同。同学们,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妇女劳动,那么,想一想与此同时看不到的男人们,他们可能在做什么?——挖土,耕地等更需体力的事情。”
“还有吗,还有吗?”
“寒酸,生活条件不好,需要打野菜······”
“我大概也懂了,但是寒酸这个词感觉不够准确,可以换一个,用——艰苦或者艰辛。那我们
可以回过头去看看,我们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感受,很明显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劳动之乐,一种是劳动之苦。(停顿)我们说一个人快乐的时候会唱歌,难过的时候也会唱歌,歌唱是人类情感的一个出口,而我们这首诗歌里的劳动妇女,她们是在苦中作乐呀,唱出了她们对劳动的热爱,也唱出了她们生命的韧性和对生活的包容——老师想起泰戈尔有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却要我报之以歌。’在我们这首劳动之歌中,看到的是‘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翻译回去,变成英文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