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本义、出处和本质
诗的本义:
诗在早期是指祭祀中伴随着某种动作⾳乐,歌诗和舞蹈的⼀种特定⾏为的意义。后来当强调⾳乐、歌诗和字词等⽅⾯时,就造出了“ ”(左为⼝,右为寺)字,该字后最终演变成了“诗”字。在字形上,战国⽂字中的“诗”字由左边的“⾔”和右边的“寺”组成,⾔指的是⾔说,寺在古代⾏政机关或政府机关办公的场所,在后来传统社会中办公机构名称中仍有遗留,⽐如⼤理寺,后来作为寺庙的事与宗教有关,与佛教传⼊中国有关,其原始意义⽤在宗教庙堂以及政治场合。
中国诗歌起源于劳动号⼦,远古的⼈民在集体劳动时为了缓解疲劳,常常需要呼喊劳动号⼦,并随着节奏⼀起⽤⼒,后来⼜在节奏中添加了简单风趣的语⾔,便于呼喊与传唱,就形成了诗歌的雏形。
诗的本意:
关于劳动的诗歌诗作为⼀种⽂体,是⼀种正宗的⽂学体裁,中国的⽂化史上、⽂学史上作⽤巨⼤,被尊称为⽂学题材上的皇冠,以其语⾔的精⽽简,词句的⾼度凝练,想象空间的浩瀚⽆垠,歌咏韵律的朗朗上⼝⽽闻名于世。
“诗”在古籍中,特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集,它收录了西周,春秋战国初期的诗歌和民间歌谣⽽成,《诗经》分《风》《雅》《颂》三类诗篇。
诗的本质:
诗的本质认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诗⾔志”的命题,后来随着创作的发展,诗歌的抒情性质为⼈们所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陆机“诗缘情”的认识,再到后来清代诗论家⼜提出了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
很多学者都将诗的本质总结为抒情。这是浪漫主义的诗歌观念,这样的诗观具有主观倾向的特征,但同时也体现了诗⾔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