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
教材分析
《芣苢》系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课文。
就单篇课文而言,《芣苢》选自《诗经·周南》,内容上是对周代南方妇女劳动场景的再现与歌颂,展现了《国风》富于生活气息,即兴而发的特点;形式上通篇只改换六字,将《诗经》重章复沓的特点演绎到极致;风格上明丽轻快,洋溢着平和自然之美。
就单元编排而言,《芣苢》是“劳动光荣”主题单元的倒数第二篇课文,与宋代杨万里的《插秧歌》共同组成第六课,都通过对真实劳动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辛勤劳动中的欢愉,繁忙农事中的情趣。使学生在通过新闻传媒类作品如第四课人物通讯与第五课新闻评论了解优秀劳动者杰出事迹、当代倡导的工匠精神后,回望古时人们劳动的场景,体味劳动中的美好与欢乐,感受劳动美德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承与发展。
就必修教材整体而言,《芣苢》一课上承劳动主题,下启诗词体裁,该篇的教学起到了过渡二、三单元的作用。
学情分析
《芣苢》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入的新课文,但《诗经·国风》中的选文如《关雎》《蒹葭》同学们在初中时早有接触,故同学们在学习《芣苢》时应无畏难情绪。只需解决生僻字词便可明白所绘过程。但教师应从浅易中挖出深蕴,引导学生涵泳想象,置身于令人心旷神怡的劳动场景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相较初中课文多围绕爱情题材,高中教材所选作品跳出男女恋歌主题,而是反映老百姓最生活化的劳动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读“诗”体验。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诗经》的现实主义意义,人们之所以歌咏劳动,正是因为劳动是他们争取美好生活的方式。
而就形式特点而言,诗经六义等特点同学们也有所了解,但思及《芣苢》“每二句只换一字”的独特性,教师有必要再度强调该诗重章复沓的特点及其美感。此外还可就“采采”叠词,“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炼字进行赏析品味,引导学生养成文本细读的习惯。但在15分钟的课堂中我们着重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即劳动之乐的体会,字词障碍的扫清只是通往只要目标的必要前提。关于劳动的诗歌
教学目标
1. 赏读《芣苢》,想象采摘场景。
2. 理解诗歌情感,体会劳动之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劳动场景,品味劳动之乐
难点:劳动情感的激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芣苢》,课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注意标红字词的读音。(2)同学们喜欢读《芣苢》这首诗吗?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歌?那同学们能从中读出劳动的快乐吗?
同学们很诚实,根据昨天的学情前测,咱们班89.3%的同学不喜欢这首诗歌,或对这首诗无感。85.71%的同学不能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乐与美。
(3)那么大家不能从中感受到劳动之乐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师就此做了调查。22.45%的同学在字词理解上有困难,73.47%的同学觉得缺少美感。那我们先来解决基础的字词问题。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懂大意
(1)哪些字词是同学们现在不看书上注释解释不出来的词?
①芣苢:现代叫做车前草,4-5月份采摘叶片鲜嫩可以食用,做汤做凉菜,7-8月份开花结籽以后可以入药,不孕不育,帮助妊娠。
②采采:“采采卷耳”“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汜。”繁密茂盛的样子,犹粲粲也。
③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两株小草)④捋(luō):用手握物而脱取。
⑤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⑥襭: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三、悦读:涵泳其美,品味其乐
(1)字词解决以后能读出劳动的乐与美了吗?
【预设】从动词中,我读出了芣苢从少到多的变化,这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2)还有其他的快乐吗?劳动的快乐真的只有收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和劳动有关的视频。大家看李子柒的劳动,觉得她快不快乐?快乐来自于什么呢?
【预设】①清晨空手而出,携满手桃花而归。②桃花很美,空气很清新,乡村环境好。③家中有人等候,
人情温馨。④没有其他的琐事,身体轻盈,心灵自由。
(3)同样都是劳动,为什么李子柒采桃花大家能感受到快乐,摘芣苢不行呢?
【预设】李子柒采桃花是视频!
视频本身有画面有彩有音乐。而诗歌中的画面是隐藏的,需要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跃到先秦时期,去看看人们采芣苢的情景。
(4)接下来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再自由地读一读《芣苢》,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芣苢》的劳动之乐在哪里?
(5)再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心有灵犀,所感之乐略同。【预设】①采芣苢的人是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欣然前往,全身心投入大自然,呼吸着天地间凉而润的空气,目之所及都是“采采芣苢”,大片大片开得茂盛的青翠的芣苢,让人望而生喜。亲近自然之乐
②采芣苢的人也许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结伴前往的。他们一起采摘时心中满是亲近自然的快慰,是收获渐多的满足,情不自禁哼起歌来,“双手翻飞,手口不停”在劳动的节奏和韵律中自自然然的就唱出了《芣苢》这首歌,他们时而齐唱,时而合唱,一领众和,欢声笑语。歌互答之乐
引导:华夏民族在劳动时经常会唱一些劳动号子,《采茶歌》。而《诗经·周南》中的作品本就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它是朗朗上口,优美明快的。
③这次采摘采的不是一般的野菜,而是可以使妇女受胎生子,难产的芣苢,在古籍中便有记载“食芣苢,益子孙。”这些女子是在和平盛世,心中怀着母性的渴望,摘下这一棵棵象征生命孕育的吉祥佳草。心怀希望之乐
四、品读评点,吟诵欣赏
(1)大家竟然能从《芣苢》中读出这么多乐,难怪元代吴师道说《芣苢》终篇言乐,方玉润说读来直觉心旷神怡。
的确,不管是独自前往,还是三五成结伴而行,不论是姑娘还是新妇抑或是老妪,我们都能感受到劳动过程中他们亲近自然的身心舒畅,专注劳动的纯粹热烈,满载而归的欣喜满足,歌咏交友的和谐愉悦,满怀憧憬的希望之乐。
(2)刚刚我们提到《诗经》中的作品都是采诗官去乡间田野采集的即兴歌谣。像这样一首充满劳动之乐的作品,如果唱出来会是怎样一种韵律呢?咱们班有几个同学尝试了吟唱,让我们来做一回听众评委,听听他们有没有唱出劳动之乐呢?
【预设】轻快灵动,身姿优美,面含笑容。
(3)让我们乘着他们歌唱的余韵,心怀劳动之乐在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作业结语
(1)大家的朗读让我如临其境,意犹未尽。今天我们穿越千年,重读这首《芣苢》,依然可以看见那女子们忙碌欢快的身影,听见他们动感而富有韵律的歌声。
希望未来大家也能在生活中到自己的劳动之乐,它可能是三五月的一颗草莓,麓山落叶里的一捧酸枣,或者是周二下午的一次除草。
(2)最后是今天的作业:课后阅读《插秧歌》,品味杨万里笔下劳动的快乐。
板书设计
芣苢
《诗经·周南》
采摘收获之乐
亲近自然之乐
心怀希望之乐
歌互答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