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
作者:高会美
来源:《教师·综合版》2009年第08
        摘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力争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教育模式,用自己的方式去育人教学。从客观实际出发,生命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来抓,学生和谐共处,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育模式;生命教育;师生和谐;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关于教育改革、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学术成果。教育教学中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教育研究成果、教育改革与实践、信息与科研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发展、教育管理、教育经济、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教法探索研究、教学经验与体会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让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
在感慨教育速度发展迅猛、硕果累累之时,心中随之而生的是一种惭愧,自叹不如之伤感流于颜面,进而产生一种挫败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和迷茫心态,不知何去何从。过度的模仿又失去了自己的特,经过许久的挫折与迷惑,突然间明白:当一位教师,就像开发一处美妙绝伦的山水景点,那最别致的地方,原来就是那些本质的、与众不同的美。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勇于干出自己的特,纳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力争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教育模式。
        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孤芳自赏、单打独斗、目空一切。而是本着采百花,方能酿得佳蜜的指导思想,从客观实际出发,虚心去学习,努力去探索,再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之下,摸索出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有效可行的教育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生命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来抓
       
        教育在本质上是有生命的。生命应是新的思想、灵感、思维方式、精神能量的涌现,
新的人生境界的敞开。学校是与学生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教师要用心去工作,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博大境界中,感悟生命及对生命力作出价值判断与选择,以生成积极的生命意识,从而把握生命的价值,拓展生命的精神空间,焕发出生命活力。同时也要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体现出来,成为健康发展的人。让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成长,领悟、发掘、思考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关于劳动的诗歌        人的生命有一种大智慧,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这就是要追求智慧生命。因为生命唯有智慧,人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认识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才能真正地面对未来,才能对人生有一个完整的确认,从而达到一种健康、完满、崇高的生命存在状态。智慧生命的生成,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和破坏性,使他们的精神领域不断得到开拓和创新。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因此,教育理应营建理性的生命情感氛围,积极使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向上、充满朝气,把人引向与周围世界的活泼交流,成为人生动力与光明之源。
       
        二、师生应和谐共处
       
        学生亲其师,才能爱其道”,老师只有亲其生,才能敬其业。所以两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做到心中装有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一颗良心,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偏见或成见对待学生,要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并时刻关怀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学业状况,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充满真情、友爱,而非焦虑警惕;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对话、人格的相遇与精神的升华。
       
        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内在学习潜能的。我坚信:懂得生命内涵的学子们,定能在师生和谐共处的气氛中,在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实施探索中,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同时老师也会走出以自己的方式去教育的成功之路,相信自己是星中最璀璨的一颗,永远释放着光和热。
       
        参考文献:
        [1] 宋桂月.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 王来喜.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 ()Linda Campbe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