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达州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  ,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
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窘衣食                  每假借藏书之家
B.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人具鸡黍
C.而从仕之日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            吾谁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 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玢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  , 课将士注坡跳壕  , 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
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课:督促。④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飞亲至孝________
②饰名姝之________
③皆重鸡黍之约铠以习之________
④秋毫无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鱼我所也         欲:________
②故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乎    已:________
⑤此谓失其本心    之: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文章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4.诗歌鉴赏 
题寺壁
[宋] 冯京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  , 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②栖迟:飘泊失意。③吁嗟:叹息。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 重瞳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如素。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第1版)
[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②阕:终了。③季:刘季,即刘邦。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围布          既伏剑而矣      赞叹不
B.亭长而依然      高秋之零露      闭门
C.霸业之无成      故余愚          麻雀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          天下缟          银装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天下侯伯自我而宰(  )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 昔 四 隤 之 下 风 烟 将 暮 大 咤 雷 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雨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责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
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B.所欲有甚生者      万事莫贵
C.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
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
    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
“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曰‘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