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1讲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___丁玲_______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一般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_1958____年。
 3.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___黄修己_______在《传统要发扬 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4.芭蕾舞《红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_______洪常青___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赵树理因1943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_》而一举成名。
 6.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___刘长瑜_______
  7.“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_章明_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8.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______1962____年召开于大连。
 9.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_星星___》。
 1020世纪40年代后期,_____赵树理_____作为实践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11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12.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_______谢冕___的《失去平静之后》。
 13.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___芦荡火种_______》移植的。
 141980年,《____福建文艺______》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15______北岛____原名赵振开,在“”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16.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_____月琴”_____
  17.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_____今天_____》上发表过。
  18.于坚的《_____尚义街六号_____》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19.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______翁偶虹____和阿甲。
 20.最先在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章”的文学史著作是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______新时期文学六年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B )。
  A.《老定额》 B.《“锻炼锻炼”》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2.江河1985年创作的“史诗”代表作是( B )。
  A 《诺日朗》 B.《太阳和他的反光》 C.《纪念碑》 D.《自白——给圆明园废墟》现当代诗歌
 3.“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这句诗的作者是( C )。
  A.北岛 B.舒婷  C.顾城 D.江河
 4.新中国成立前夕,赵树理引起争论的作品是( B )。
  A.《李有才板话》 B.《邪不压正》  C.《孟祥英翻身》 D.《“锻炼锻炼”》
 5.京剧“样板戏”除了两部作品外,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这两部作品是《海港》和( A )。
  A.《龙江颂》 B.《智取威虎山》  C.《红灯记》 D.《奇袭白虎团》
  6.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出自作品( A )。
  A.《小二黑结婚》 B.《福贵》  C.《李有才板话》 D.《登记》
 7.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 B )。
  A.《诗歌报》 B.《诗刊》  C.《诗探索》 D.《星星》
  8.“舌战栾平”的精彩场面出自( A )。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红娘子军》 D.《红灯记》
 9.在朦胧诗人中,最早得到大家认同的诗人是( D )。
  A.顾城 B.江河  C.北岛 D.舒婷
 10.“对于世界 / 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 我不懂它的语言 / 它不懂我的沉默”这句诗出自北岛的
作品( A )。
  A.《无题》 B.《回答》  C.《一切》 D.《履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50年代后期,赵树理在文学界的地位大大下降,农村题材小说中作为“方向性”加以提倡的是更具“理想”彩的、致力于新人塑造的作家,主要有( A B D )等。
  A.王汶石 B.李准  C.周立波 D.柳青
 2.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人诗选》中收录了北岛、舒婷和( A C D )等人的作品。
  A.顾城 B.海子  C.江河 D.杨炼
 3.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三个崛起”是指( A C D )。
  A.《在新的崛起面前》B.《崛起的诗潮》C《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D《崛起的诗》
  4.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赵树理发表的作品主要有( A C D )。
  A.《李有才板话》 B.《登记》  C.《田寡妇看瓜》 D.《福贵》
 5.“样板戏”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京剧属古,芭蕾舞既古且洋。它的两部芭蕾舞剧是( A B )。
  A.《白毛女》 B.《红娘子军》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A、这与当时对国内外阶级斗争状况的错误估计有关。
  B、这实际上是把文学艺术划入了意识形态,忽略了文学艺术对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C、有题材决定论的倾向,将文艺的题材等同于主题。
2.《三里湾》虽然也是歌颂合作化运动的,但却因没有表现出“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道路
的斗争而受到严厉批评。请问,所谓“两条道路”指哪两条道路?这部小说对两条道路斗争的 “消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采取这种表现方式的主要原因什么?
   首先,应回答所谓“两条道路”是指“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
  然后,再说明这种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把两条道路的斗争写得尖锐对立。第二,这种斗争主要是通过家庭人伦关系的变化的来表现的。
  最后,还应说明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较少受到当时流行的理论(意识形态)的影响,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3.《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将主要人物由阿庆嫂改为了郭建光,这是为什么?改后的效果怎样?
   A.将主要人物由阿庆嫂改为郭建光的主要目的在于“突出武装斗争”,阿庆嫂属于“白区党”(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共产党),属于刘少奇路线,因此这关系到突出哪条路线的大问题。
  B.从剧场效果看,成为了主要人物的郭建光仍然无法压倒阿庆嫂,究其原因,就在于郭建光不如阿庆嫂有戏,不是观众的欣赏兴趣所在,他和他的战士们始终游离于该剧的核心之外。
4.为什么说“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
    A.论争的氛围明显不同于五六十年代,没有由一次学术讨论演变为政治运动。虽然每次“崛起”的出现引发了一次大的论争,但紧跟在一阵大棍之后 的不再是万马齐喑的沉寂,而是不屈不挠且公开发表的“商榷”。
  B.在论争中人们不但发现朦胧诗在启蒙主义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探索的创新精神两个方面实现了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对接,而且其论争的方式和氛围都与“五四”时代有惊人的相似。
  C.通过论争,朦胧诗由自发的探索变成了自觉的诗歌运动,完成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
  D.伴随着论争,朦胧诗的创新观念和先锋精神不但对整个诗歌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影响,而
且成了整个文学创作的探索者。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三里湾》和《创业史》、《山乡巨变》都是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为什么《三里湾》受到了较多的批判?
  讲评: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和这些特点在《三里湾》中的表现。二是通过《三里湾》与《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比较,说明其差异。
2.“样板戏”在“”后随着江青一伙的垮台受到批判和否定,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重新与观众见面时,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这是为什么?
  讲评:回答这个题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以自己以前或现在对“样板戏”的亲身感受为例加以说明,也可以从“样板戏”与江青的关系加以分析,还可以从“样板戏”本身的艺术成就
上加以说明。当然,有人不愿意承认“样板戏”有艺术成就,但可以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角度加以说明,总不能连“京剧现代戏”的艺术成就和它与“样板戏”的血缘关系都不承认吧?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2讲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样板戏《海港》的前身是淮剧《海港的早晨》。
 2.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谈论的是顾城的诗。
   31981年甘肃的《飞天》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
   4.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沈从文
    5.“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波伏娃的《女人是什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
   6.小说《“锻炼锻炼”》中的所谓“锻炼锻炼”,只是作品中争先社老主任王聚海的一句口头禅。
    7.“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阿庆嫂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路单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