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
作者:郑香妞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2
        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在完成这一使命过程中,国共两党的合作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我党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和实现祖国统一所作的长期努力,对在现实中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两党合作;经验教训;祖国完全统一
        中图分类号:K26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10-03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在完成这一使命过程中,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两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在民族危难外敌入侵时,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先,两次携手合作,取得了打倒军阀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这对实
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两次合作最终都以分裂告终,以至造成了目前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分裂状态。今天,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我党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所作的长期努力,展望国共两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第三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在现实中促进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合作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国共之间第一次合作由此正式形成,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客观必然性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在当时具有着客观必然性。首先,从当时中国的客观形势来看,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而在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政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是中国国民党。
从力量对比来看,仅凭某一个政党的力量来对付帝国主义及各反动军阀的势力,显然是难以取得胜利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400余名,但代表了新的政治方向,也显示了彻底的革命精神,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新希望。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在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政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人,总结斗争经验认识到,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是哪一个政党单独能完成的,国共两党需要合作来反对共同的敌人。虽然两党就其阶级的性质、长远的革命目标和最高纲领都是不同的,但当时两党之间具有一致的民族利益。在反帝反封建这个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目标下,两党可以同仇敌忾,携手合作,并肩战斗。
        其次,从共产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国民革命目标的实现。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单单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而当时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20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又连续倡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力图维护中国的民主共和。尽管都没有成功,但对中国封建势力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
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革命的象征,其不怕挫折和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必须首先谋求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可以将它改造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同时,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农运动的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众,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再次,从国民党的角度看,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党的改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彻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继续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并且开始注意培养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军事人才。二次护法运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痛感国民党内部成分极为复杂,必须加以改组,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在这种背景下的联合,正是孙中山所欢迎的。
        鉴于这种情况,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正式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发表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组织。新三民主义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因此它就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
        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和帮助下,率先向中国国民党提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总结自己30多年的经验教训,产生了联俄、联共的思想,几经周折,最终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特别是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后,国民党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但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民党反共势力的挑拨和破坏下,几度出现危机,并在孙中山病故和北伐胜利以后最终破裂。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首先,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推动了国
民党走上革命化的道路,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生机;其次,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壮大了共产党队伍,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再次,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国共合作后,在两党共同努力下,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军事人才,发展了工农运动。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反帝风暴席卷全国,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速兴起。在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接着就出师北伐,仅10个月时间就打垮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等几十万军队,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反动势力,解放了半个中国,震撼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与共产党军队发生摩擦,甚至掀起了反共高潮,最终以分裂告终。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合作,进行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31年·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部分国民
党爱国官兵立即投入了抗日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由于日军咄咄逼人,向华北进攻,与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发生冲突,英美为抑制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也不允许国民党蒋介石投降日本。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迫使国民党蒋介石只能走抗日的道路。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实行了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赢得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加速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分化,以至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加快了两党合作的进程。
       
        1937年2月,为了表明团结御侮的立场,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电文中提出了五项要求四项保证,第一次公开承认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表示愿意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党政府之武装暴力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谋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诚意。从此,国民党蒋介石也放弃了反动误国的内战政策,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同年9月22日,由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国共两党合作的谈话。至此,以抗日为基础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
        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有力地动员了亿万军民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实现了自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的首次完全胜利,维护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提高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威望。其次,国共两党联合抗击外来敌人,中国人民的军队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一页。再次,国共合作抗战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国共两党合作的经验教训
        历史是镜子,它促使人们看到过去坎坷的道路;历史也是路标,它引导人们踏上未来宽阔的坦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既相互协作,又坚持斗争;既取得了成绩,也遭受了曲折;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携手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国共合作
的一条宝贵经验。两次国共合作之前,中国都面临着国家分裂和中华民族亡国的危险。在这个事关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抉择面前,国共两党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为重,依时顺势,力排众议,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携手合作,从而使国家和民族避免了重大灾难。反之,如果背弃国家和民族大义,就会陷入内战的局面。
        二是求同存异,共图振兴中华大业。国共两党毕竟是两个不同阶级性质的政党,它们的信仰和世界观也各不相同。不过,这种差异并没有成为国共合作的主要障碍,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为了民族利益,两党捐弃前嫌进行合作,从反帝反封建这个共同目标着眼,共图振兴中华大业。正如李大钊所说:我等之加入本党,是为有所贡献于本党,以贡献于国民革命的事业而来的。我们对于本党应付两重的责任:一种是本党党员普通的责任;一种是为本党联络世界的革命运动,以图共进的责任。
        三是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合作。合作需要双方的诚意,也需要彼此的努力。这是合作的主观条件,即合作双方都要有合作意向,都要积极主动去促成合作。但主观条件必须结合客观条件,实现主客观相统一。合作的客观条件就是合作双方必须寻求彼此利益的结合点,寻求有效协调双方利益关系的策略方法。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体现出合作的
诚意和努力。每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合作积极行动。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共的合作诚意,是以最大的诚意,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才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直至赢得抗战的胜利。
        四是在合作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合作不是合并,需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即合作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共在国共两次合作实践中都犯过右倾主义的错误。例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领袖陈独秀极力推崇国民党,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低估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作用,使共产党在同国民党合作中降到从属地位。当国民党与共产党反目并大开杀戒时,则无力与之对抗。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充分汲取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在合作中强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根本上避免了悲剧重演。在的正确领导下,中共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政策和策略,在抗日中发展队伍和扩大根据地,以壮大的队伍和根据地来扩大抗日的胜利成果。所以,当抗日胜利国共合作关系破裂时,共产党已成为拥有120多万党员、近历史的教训100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和近1亿人口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