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
本单元叙述的是从1956年到1976年的历史。
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由于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党和政府努力纠正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大力恢复生产。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之际,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危急关头,党中央顺应民心,果断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这一时期,由于广大干部众抵制错误、无私奉献,我国的经济建设仍有重大进展,科学技术取得了重要成就,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为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开创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共3课。
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子目。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5课 三大改造 包括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两个子目。教学重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包括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三个子目。教学重点:中共八大、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二、教学定位分析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及官僚势力压迫,导致现代工业很少,国家积贫积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面临帝国主义威胁,要提高国家地位,就要发展工业,而重工业是工业的中心环节。
(3)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我国才能显著地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不断地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法律建设、所有制形式三方面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和三大改造,剥削阶级基本被消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2)法律建设: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3)所有制形式: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中共八大召开的意义。
中共八大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个良好的开端。
4.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曲折的原因、教训。
(1)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所未有的,许多东西需要研究探索。
(2)由于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对经济规律和中国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历史的教训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求快,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
(3)教训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5.文化大革命”“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的理解。
坏事指的是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好事指的是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文化大革命固然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但是它也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从而促使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从政治上
、经济上改变国家的面貌,坏事好事
三、教学建议
1.通过解读史料、分析图表、问题探究等形式引领学生熟练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