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2
疏导引导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必要性
(1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2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
2.实施
(1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21926~1928年,主要是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32年,苏联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也于1937年提前完成。
3.评价
苏联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有了自己的汽车、拖拉机,有了自己的航空工业、各种化学工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时,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跨越,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不再是一个技术上依赖于西方的农业国,而是世界工业强国了。但是,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病,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实施
(1为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2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31929年下半年起,一场大规模、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过去一家一户自愿参加集体农庄的做法被整村、整乡、整区加入集体农庄的浪潮所代替。
(4过火的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1930年3月,斯大林为此写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了整顿和纠偏,农业集体化运动又发展起来。
(5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的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9.1%。
2.评价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消灭富农运动为了消灭富农阶级,国家对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进行剥夺,将这些财产转交集体农庄。同时,大批富农被强行迁移到荒凉寒冷的西伯利亚等地区参加劳动。到1932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
三、斯大林模式
1.确立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因此,1936
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主要特点
(1经济: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和资本,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使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这些计划具有法律效力,排拆市场调节。
(2政治: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党取代了政;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尤其是政治局和书记处,党的代表大会不能定期召开,几乎形同虚设;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许多重大问题都是斯大林一个人说了算。
同时,斯大林开展大清洗运动,清除了大批可能抵制斯大林个人集权的人,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和普通众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处决。
(3思想文化体制高度集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成为一股社会风潮。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神化斯大林的集大成之作。与此同时,为了维护领袖权威,为了达到舆论的高度一致,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
3.历史作用和影响
(1经济上,曾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长远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2政治上,在当时的形势下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发挥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思想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却因过于单一而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活学巧用
1.苏联农业集体化(
①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②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③与当时农村
历史的教训
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④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注意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去认识。
答案:D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损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D.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解析:要求回答最主要原因,结合苏联工业化。
答案:B
3.十月革命后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列宁和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方向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政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何启示?
解析:该题跨度大,要求回答列宁、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的政策,此问较易,影响、启示较难,这要结合当时形势及国情来回答。
参考答案: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1925年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农业集体化;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
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革命的胜利,但造成1921年的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启示: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②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的发展。
4.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