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名家散文名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龙舟节等,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一个团圆、祭祀、避邪、驱瘟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戴香囊,还要祭祖祭神、洒清香、踏青游玩,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在文学的世界里,端午节也是一个充满着诗意和故事的节日。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名家散文名篇。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位著名文人的代表作品。
一、《楚辞》作者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端午节的创始者和为端午节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他所写的《离骚》、《天问》、《九章》等都可以看作是与端午节相关的名篇。
《离骚》中提到了端午节的起源,表达了对国家失去的痛苦和对民族振兴的祈愿。其中,“含嗟泪下沾裳,援琴鸣凄长,四面哀声如不断,春泥更深留香。苦笳声碎北风中,楚腰纤细掌中轻。”一段描述屈原离魂翩翩的仙女“向天飞去,不忍听闻楚人弹弦而复述之”的情节,道出
端午诗歌了屈原对故国的眷恋与痛惜。
《九章》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表达了屈原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也反映了人类的凄凉和无奈,因而也与端午节主题意义不谋而合。
二、唐代大诗人杜甫
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和《登高》都是与端午节相关的名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写了江南一个秋日的景象,景优美。其中:“重萝在帘幕,猿啼三殿外,九重风光里,爱此景物永”,不仅描写了风景和动物,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动物符号,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文化共鸣。
《登高》中的“且尽所思,借明月光,照我私人道,逆旅思千行”一句,颇有端午节时节思乡的意味。
三、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与端午节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江春季美景和一些
端午节活动。主要的活动场所是钱塘湖。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春天景,唯美动人。其中“遥望山寺钟声,漾漾泛枫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表达了诗人重新审视周围景物、提高自己审美水平的态度。此外,詹事潮蒸,卜居岛渔家奇特的文化风情,也让这首诗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
四、明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蒲松龄写有《聊斋志异》,其中就有一篇《铁锁河惊魂》,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铁锁河惊魂》起源于《左传》中说屈原死后,人们在端午节把饭菜扔进河里以佯装鱼虫,引开水中的魍魉。蒲松龄借此创作了这篇鬼怪传奇小说,寄托了他的疾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祥和。
总之,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使得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端午节文化氛围。通过这些名家散文名篇,我们可以感受到端午节的深厚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