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莉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长生殿》和《桃花扇》几乎是同时期产生的以历史为题材的传奇,洪昇和孔尚任在进行具体的历史材料的处理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二人都不拘泥于史实,在细微处都做了进一步的虚构、点染、移花接木,但同时他们在史料的处理方式上又各有特点:《长生殿》借史写情,“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表现了作者的曲家情怀;
《桃花扇》借情写史,“确考实地,全无假借”,表达了作者一定的史家意识。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历史材料;甄选;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9)03-0025-04 2019年6月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Jun.2019 DOI:10.16858/j.issn.1674-0092.2019.03.006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罗莉莉,女,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文学研究。
在清初剧坛上,《长生殿》和《桃花扇》的问
世掀起了昆曲创作的高潮。这两部戏剧与以往才子
佳人题材的戏剧创作模式不同,创造性地把爱情融
入到社会现实背景之中。洪昇和孔尚任在进行具体
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
使历史材料为创作主题服务?本文着重分析洪昇
《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在历史材料甄选中
的异同,并探讨其成因。
一、《长生殿》和《桃花扇》历史材料
甄选之异同
清初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人民激烈
的反抗活动非常频繁,在经历过一场历史剧变之
后,知识分子开始回望历史,吸取教训,深入探索
明亡的原因。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现实背景之下,知
识分子各抒己见,开始在作品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
中的重大问题,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历史剧便一
马当先地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剧作家们往往借助表
现社会动乱与人民不幸来抒发亡国之痛,寄予内心
无限的故国之思,传达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一点在
《长生殿》和《桃花扇》中都有突出的体现。
(一)共同之处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属于历史剧,都取
材于真实历史。两剧一经问世便出现了勾栏瓦肆争
唱的景象,洪昇和孔尚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
功,与他们能够恰当的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分
不开的,他们做到了既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
不拘泥于历史事实。两部剧作在对历史材料的选取
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1.二者既尊重史实,又有所虚构和点染
《长生殿》和《桃花扇》并不只是记述男女之
间的情事,而是把爱情与国家政治结合起来,在写
男女爱情离合的基础上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朝代更
迭之叹,家国沦丧之痛。
《长生殿》并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洪昇在史料
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他在对《长生殿》进行创作
时,依据“专为钗盒情缘”的主题对历史材料进行
剪裁与整合,在吸取前辈创作经验与教训的同时,
按照自己创作的主旨思想和审美理想,对李隆基和
杨玉环这种帝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提
炼和剪裁。《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传》中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站传送,走数千
里。”[1]在《长生殿》中对这样的故事虽也有细致描
写,但作者却用更多的笔墨去描绘杨玉环聪慧乖巧
的形象和倾国倾城的美貌,并对杨玉环红颜误国的
内容做了一定程度的削减。在洪昇的笔下,杨玉环
从以往那个荒淫误国、祸国殃民的形象,转变为一
25
个误入情网、为爱所伤、为情所困而又艺双全的痴情女子。
据《新唐书·后妃传》记载:“玉环初为玄宗子寿王之妃……六宫嫔妃才人遂无亲近者。”[2]但对于李隆基这种父抢子妻的行为,以及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贵妃洗禄儿”等宫闱丑事却未予提及。在洪昇的妙笔点染下,李隆基是一位风流倜傥、对杨玉环一见钟情的天子情种,而杨玉环则是一个对爱情忠贞、痴情、专一的女子。洪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史载杨妃多污乱世……而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杨妃全传。”我们可以看出洪昇在对材料进行甄选时,既尊重史实又有一定程度的虚构,作者虚构了李、杨之间从人间到冥界,再到天上的新场面,特别是戏剧后半部分,细致刻画了李、杨由分离到相聚的过程,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使两人月宫相会,重续前缘。
同洪昇一样,孔尚任在处理历史材料时既尊重史实,又杂有虚构和点染。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结合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描绘,表达了在明清易代之时,作者内心强烈的民族兴亡之悲叹,同时总结了南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教训,整部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基本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
如《长生殿》一样,《桃花扇》作者“立主脑,剪枝蔓,密针线”,使剧中的人物典型化、具体化。孔尚任在对历史材料进行剪裁和整合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对人物做了净化和点染处理。据史籍记载,男主人公侯方域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历史上的他是个钟情诗酒声的风流贵公子,但孔尚任对其做了净化处理,删去他的负面信息,提取其忠贞爱国的一面。对剧本中的一些爱国者形象,作者做了着意的刻画,对那些以李香君为代表的社会下层人物,如柳敬亭、蔡益所、苏昆生、卞玉京等人给予了强烈的赞美和同情;但对马士英、阮大铖、弘光皇帝这样的奸贼昏君,极力描绘其昏庸荒溃、投敌叛国的一面,这样使剧中的人物更加丰满,同时对政治环境做了一定的强化处理以便寄托作者的兴亡之感和亡国之痛。孔尚任在写实的同时又有所虚构,历史上的李香君确实对侯方域与阮大铖之流的相结交有所劝诫,但是并没有发生“却奁”之事。据汪有典《吴福榜传》记载,侯方域当时是腰缠万贯拥有不少家私的公子,而剧中却说他是个穷书生,迎娶李香君也要靠朋友救济。
2.二者都采用了“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
《长生殿》和《桃花扇》中对历史材料的选取都采用了“移花接木”[3]的艺术手法,作者虚构了许多剧中人物,同时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作者浓缩或者删减了与剧中人物关系不大的事实,并把一些别人的经历融合到剧中人物身上。
《霓裳羽衣曲》大概完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有不同的版本,后人对其众说纷纭,但真
正见诸史书的记载是:“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触发灵感而作”[4]。洪昇却不受史料限制,在大胆吸收神话传说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移花接木。《资治通鉴》记载有杨贵妃与安禄山暗地私通的宫廷丑闻,但《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和安禄山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集,唯一的接触便是在第五出戏中写安禄山在曲江上的感慨:“唉,唐天子!你有了位贵妃,又添了几位阿姨,好不风流也”,这样的处理使得全剧的情感逻辑真实可信。
《桃花扇》中也运用了这样的手法。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结识是因为杨龙友的梳拢,但据《明史》记载却是复社领袖张溥;阮大铖并不是借送奁一事来拉拢侯方域的,而只是普通的诗酒游筵;田府相逼要迎娶李香君最后遭拒确有此事,但香君血溅桃花扇却没有历史记载;历史上史可法在扬州被俘而死,剧中却是跳江自尽;《明夷待访录》中记载,罗列福王罪证的是吕大器,但在剧中却是侯方域。作者为了突出南明王朝的腐败把杨龙友写成了一个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政客,但真正的杨龙友是个抗击清兵的硬汉,战败被俘后宁死不屈。洪昇为了使《长生殿》能够成为一部贯通唐、清的名作,他选取了几位典型人物,白头乐工雷海青和李龟年,让他们在戏中担负起表述历史感受的重任。与洪昇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在《桃花扇》最后,孔尚任请出了做了渔翁的柳敬亭和做了樵夫的苏昆生,让这两位阅尽兴亡的老年艺术家来评说古今。
(二)不同之处
《长生殿》和《桃花扇》在对历史材料进行甄选时所采用的剪裁手法虽有一定的相似,但由于两部剧作在处理历史材料时所遵循的创作主旨和主导原则不同,因此两部剧作剪裁历史材料的手法有所不同。
26
1.《长生殿》——
—“史家秽语,概削不书”
如果我们把洪昇之前几部写李、杨爱情的文学作品与《长生殿》进行比较的话,就不难发现洪昇选取材料是比较慎重的。他以一个“情”字来贯穿全剧,注定了他必须依照全剧的情感逻辑来行文,而不是单单地根据历史事实或者历史传闻来展开故事、塑造人物。为了突出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那种跨越人间、冥界、仙界,超越生死的真挚爱情,作者便把能表现李杨白头不相离、忠诚于爱情的历史材料保存了下来,而对于一直以来“史载杨妃多污乱事”的历史记载,洪昇“概削不书”(《长生殿·例言》)。洪昇摘掉了传统说唱文学、戏剧、小说、野史笔记等强加在杨玉环头上的误国祸水、乱阶尤物的臭帽子,而把她塑造成了一个温柔软弱、多才多艺、虽骄纵悍妒却令人同情的佳人形象。朱彝尊说洪昇“其用意一洗太真之秽,俾观览者只信其为神山仙子焉”[5]。作者这样做也是为了使全剧的行文逻辑与情感脉络真实可信,使全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相统一。
2.《桃花扇》——
—“确考实地,全无假借”
与《长生殿》不同,《桃花扇》没有着意刻画侯李之间的情事。正如清人沈墨指出:“《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之大处感慨结想而成,非正为儿女细作事件。”[6]作者为了借助戏曲来表达其史家意识,同时为了使这种浓重的兴亡之感更真实,孔尚任对历史材料进行甄选和剪裁时尽可能地遵循历史本来面目,“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7]。这就决定了作者在选取历史材料时更加注重真实,但又不愿被历史束缚,他用自己的心意和手段来自由地处理这些材料。于是纷纭复杂、变幻莫测的南朝人和事以及大江南北不断燃起的政治烽烟便收纳在一把纤巧的桃花扇里了。现代作家茅盾指出:“如果是说《桃花扇》是中国古典历史剧中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作品,怕也不算过分罢。”[8]作者虽然以“桃花扇”为串起物来展开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纵穿全剧,但整部剧作最终还是要归结在南朝兴亡之中,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是真实的。虽然在一些故事情节上有所虚构,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历史剧的典范。“《桃花扇》虽然是以生花之妙笔写就爱情传奇,但它所渗透出的浓浓的论史深意却很值得我们思考。”[9]孔尚任所剪裁的历史材料大体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特别是他在每出出目下都标注了故事发生的年月,如第十三出《哭主》旁边标有“甲申三月”,甚至剧中的一些细节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如蓝田叔寄宿媚香楼等。作者史笔与戏笔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在观戏的同时也在观史,因此吴陈琰曾说:“谱成抵得南史”。李隆基和杨玉环
二、洪昇和孔尚任对历史材料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的原因
《长生殿》和《桃花扇》同时产生于明末清初这个动乱的历史背景之下,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但是洪昇和孔尚任对历史材料进行甄选时流露出的创作理念和主体意识是不同的。
(一)洪昇《长生殿》——
—曲家情怀
洪昇出生在崇祯自缢的第二年,正值人们逃难时期。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一直没有进入仕途,并屡遭家庭变故。他虽然长期居住在京华之地,却属于江南知识分子的一个成员。由于生活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民族意识又根深蒂固,他内心的时代兴亡之悲音,交织着个人忧郁的经历,使其性格疏狂,落拓一生,“十年弹铗寄长安,依旧羊裘与鹖冠”。洪昇不喜欢与权贵们结交,其性情决定了他在选取历史材料时不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洪昇和他的妻子黄兰次的婚姻生活对他创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黄兰次出身书香门第,不但会抚琴弹匣、作诗吟诵,而且对洪昇有着真挚的感情,在洪昇屡遭挫折和坎坷时不离不弃。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而且也是文学上的伴侣,二人经常进行文学交流。美满和谐的爱情生活体验触动了洪昇创作的灵感,因此在进行史料剪裁时,洪昇对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极其关注,表现在剧本中则是描写爱情的戏份远远多于描写政治的戏份。
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被安史之乱毁灭,最后两人相会于天庭,这样的题材为历代艺术家所熟知,但是洪昇为什么会出奇制胜呢?德国启蒙主义戏剧家莱辛曾说:“诗人关注历史,并不是因为它是曾经发生过的事,而是因为它是以某种方式发生过。”[10]莱辛认为剧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看到一段适合的史实,会激发作者发泄心事的欲望,他便借用历史故事来承载和倾泻自己的情感,剧中的故事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了。洪昇看中《长生殿》的题材,是因为他想借此表达自己对男女至情的悲悼以及对于历史兴亡的浩叹。总之,洪昇的《长生殿》是史为戏用,借助戏曲来表达曲家情怀。
27
Comparison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and
LUO
Lili
is contemporary with
as history-adopted short stories.Hong Shen and Kong Shangren much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for that they did not be refrained from the history and make further fictions and changes in details.Moreover ,they had their own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 dealing with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
give expression to love and feelings
through historical description and did not express the opposite views of historian ,which conveys the composer ’s spirit of the author.
narrated history as recounted the love and feelings and accorded with the history ,which delivers a kind of historian
consciousness.
;historical materials ;selection ;comparison
(二)孔尚任《桃花扇》———史家意识和洪昇不同,孔尚任为了使剧作更加地贴近历史事实,曾对南朝史实做过一系列详尽的调查。早年他从族兄方训处听到有关李香君、杨龙友等人的轶闻,当时就萌生了写剧之志,但又恐自己所知甚少,写出来的内容有背历史。后来他出仕之后曾有机会到南方治水,这一经历对于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此期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现状有了更加真实的把握。
同时,在江淮期间他曾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了明朝遗民冒辟疆、邓孝咸、石涛等,搜集了大量关于明末的史料和传闻,还亲自凭吊了明故宫、史可法衣冠冢、明孝陵,游览了秦淮河和栖霞山白云庵,这些真实而丰富的南明资料使作者对历史的更替和朝代的兴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而这一切都为《桃花扇》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基础,因此孔尚任在做历史材料剪裁时尽量遵循历史原貌,即使里面所写的儿女情事也大多有历史的影踪。追求历史真实是孔尚任选取历史材料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他并没有将其写成历史人物传记或者历史著作,而是选择性地把历史真实事件以及人物的遭遇穿插、融合并使之入戏来反映南明王朝灭亡的过程,揭示惨痛的历史教训。总之,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以史统戏,借助戏曲来表达史家意识。正如李泽厚所说:“《桃花扇》它并不只停留在家国悲痛中,而是通过一姓的兴衰、朝代的改易透露出整个人生的空幻之感。”[11]
三、结语
总的来说,《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创作所依据的历史背景以及总体的历史框架大都是真实的,同时两位作者又都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加工,但他们对历史材料的选取方式又有所不同。《长生殿》借史写情,旨在歌颂至情;《桃花扇》借情写史,旨在通过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两部剧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与作者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以及主体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参考文献: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102.
[2]刘昫.旧唐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30.[3]蒋德均.《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J].重庆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7-90.[4]鲁迅.唐宋传奇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卷七.[5]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0:71.
[6]苏山.把大师带回家:中国古代文学大师名作赏析[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226.
[7]孔尚任.桃花扇[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0:11.[8]茅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9]伏涤修.论《长生殿》、《桃花扇》在古代历史剧创作中
的典范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07-113.
[10]莱辛.汉堡剧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7.[1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
【责任编校杨明贵】
2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