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梧桐雨》,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进入21世纪,新编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便取材于《梧桐雨》等这些前人作品进行了重新创作。本文将对元杂剧《梧桐雨》文本与重新改编的现代京剧《大唐贵妃》文本做以比较,从“梧桐”和“梨花”的剧中意象进行分析,比较两剧主题和人物刻画的异同及审美嬗变。
关键词:梧桐雨;梨花;杨贵妃;唐明皇
中图分类号:I0-03;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03-02
同为描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的《梧桐雨》和《大唐贵妃》在不同的创作环境下立意、人物都有所不同。前者,以“梧桐”为意象,使得杨贵妃与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情浪漫而悲情,后者则重点以“梨花”比喻刻画女主人公杨玉环的纯洁和对爱情的坚贞。从“梧桐”到“梨花”,同样是杨贵妃和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韵味。
一、“梧桐”的意蕴悲情和“梨花”的浪漫诗意
“元杂剧四大家”之一的剧作家白朴创作的《梧桐雨》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全剧共四折一楔子。楔子中写的是安禄山未完成军令被张守珪押至京城问罪的过程以及安禄山的身世。第一折,写李隆基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地的番将安禄山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杨贵妃对与她有暧昧关系的“义子”安禄山的思念,在李、杨爱情关系上抹上了一道不光彩的、有着潜在危险的阴影。第二折写安禄山为夺江山、迎娶杨贵妃而造反,而李隆基却不理朝政,只命使臣进荔枝,让杨贵妃金盘跳舞,在他淫乐无度时,安禄山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第三折写马嵬兵变,士兵刀砍杨国忠、马踏杨贵妃。第四折写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
剧中“梧桐”的意象常常出现,是剧中的核心意象,拥有丰富的内涵,对作品主题、结构乃至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梧桐树在剧中为李杨爱情的见证。唐代种植梧桐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唐宫中遍植梧桐树,而梧桐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也十分丰富:它可以指代“琴瑟”,剧中有“击着梧桐案”一句,意为抚琴。众所周知,杨贵妃因
为通晓音律而深受同样热爱音乐的李隆基宠爱并将其视为知己;它可以象征“爱情”,《孔雀东南飞》中便有诗句“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而剧中“梧桐”成为了杨贵妃和唐明皇李隆基爱情的见证,第一折【醉中天】和第四折中【白鸽子(三)】写的是梧桐树见证了杨李爱情的盟誓,而第四折中【白鹤子(四)】与【滚绣球】两支曲子目睹了“舞霓裳”的欢乐场面,才有了“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的悲凉心境,由此,“梧桐”已经被杨贵妃看作是爱情的终身依靠。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本身就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剧中第四折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人沉淀在潜意识中凄怨的感受,使唐明皇晚年的处境与雨打梧桐,梧桐凋零的意境相统一,更显悲凉。
《大唐贵妃》是取材于《太真外传》,同时参考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等名篇名作及今人的一些作品重新创作的现代大型交响京剧。
全剧共分七场和一个楔子部分,穿引剧中的主题曲京剧新歌《梨花颂》多次出现,每每
将剧中情节和人物情感升华。梨花花朵皎洁雪白,给人纯洁的观感,梨花的暮春凋谢,又会让人将之比喻泪花、寂寞、惆怅的心境。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便擅长着墨梨花以抒心绪。他曾在《昭君怨》中写道,“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李隆基和杨玉环;在《虞美人》中吟道,“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在《秋千索》中写道,“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唐明皇李隆基也爱梨花,在他的御花园中种满了梨花,因此他的御花园也称作“梨园”。因为唐明皇喜音律歌舞,他本人也在“梨园”中教演艺人,因此他本人成为戏曲行当的祖师爷,而“梨园”也成为后世戏曲行当的代称。剧中“梨花”意象随梨园、《梨花颂》出现,在第五场《长生殿上》中,当唐明皇向杨贵妃道歉,杨贵妃叹道,“梨花几度迎风泣,却看枝迁根未移。从今后破镜成圆璧,看我残春有凭依……”引出了下面唐明皇对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盟誓,在第六场《魂断马崽》中,杨贵妃为了唐明皇李隆基自愿赴死,临死前,她对唐明皇说,“三郎!我死之后,要葬在梨树之下,妾在天上,也要为三郎弹琴献舞。”尽管,梨园不是杨贵妃和唐明皇的定情盟誓之地,却是他们相互爱慕、彼此知音的神交之地。《梨花颂》的主题曲在剧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楔子中杨玉环登场,第二次是第六场《魂断马崽》中杨贵妃自愿赴死中,第三次是最后一场《仙乡续缘》中唐明皇李隆基来到梨园仿佛来到仙境,与已为梨花仙子的杨贵妃重逢,杨贵妃见到唐明皇而唱。这三次的《梨花颂》出现,却体现出不同的情境及主人公杨贵妃不同的心境。《梨花颂》词如下: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
只为你彩衣织就的红罗裙
只为你
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
我这里款款一曲诉深情
切莫道佳期如梦难觅寻
我分明见你展彩屏
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
我盼相逢
金风玉露绕祥云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我那无法倾诉的知音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
《梨花颂》可谓是为刻画主人公杨贵妃而写。开场杨贵妃和唐明皇李隆基相爱,杨贵妃借以《梨花颂》抒发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向往,当在马崽坡前看到兵谏前的唐明皇李隆基陷入两难之地时,她又借以《梨花颂》表达对唐明皇的爱意,为了这一份爱,她甘愿赴死,成全大局,成为全剧的高潮,结尾处老年的唐明皇思念杨贵妃仿佛入仙境与杨贵妃相遇时,已成仙子的杨贵妃出现继续唱出《梨花颂》,表达出对这一份爱情的至死不渝。“梨花”较之“梧桐”在意象上更显凄美,诗意更浓。白朴以“梧桐”作为意象象征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而剧中的主要刻画的人物侧重在唐明皇身上,但是《大唐贵妃》中以“梨花”比喻杨贵妃,主要人物的侧重发生了变化,“梨花”不仅象征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纯洁浪漫,更突出了杨贵妃如梨花般的美丽、纯洁、善良的美好形象。
二、杨贵妃形象之变:从貌若嫦娥到梨花仙子
白朴在杨贵妃出场之前,在楔子中借唐明皇李隆基之口道出他为何会喜爱杨贵妃从而封她为妃,“……去年八月中秋,梦游月宫见嫦娥之貌,人间少有。昨寿邸杨妃,绝类嫦娥,已命为女道士;既而取入宫中,策为贵妃,居太真院。寡人自从太真入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杨贵妃是因为貌若嫦娥而得到唐明皇李隆基宠幸的,且这段
话的信息中还透露出,在杨贵妃封贵妃前,是在寿王府邸为妃的,而寿王便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儿子李瑁。剧中的这段设置其实是符合历史记载的,但是在剧中并没有对杨贵妃和唐明皇李隆基的“不伦恋”或“忘年恋”做过多的强调。在白朴的《梧桐雨》中,安禄山与杨贵妃有暧昧和私通。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他自立为王反叛大唐,唐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时,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唐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在这一段中,白朴写道:
【风入松】止不过凤箫羯鼓间琵琶,忽剌剌板撒红牙。假若更添个六幺花十八,那些儿是败国亡家!可知道陈后主遭着杀伐,皆因唱《后庭花》。(旦云)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教妾怎生割舍?(正末云)妃子,不济事了,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唱)【胡十八】似恁地对咱,多应来变了卦。见俺留恋着他,龙泉三尺手中拿。便不将他刺将,也将他吓杀。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陈玄礼云)愿陛下早割恩正法。(旦云)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正末云)寡人怎生是好?(唱)【落梅风】眼儿前不甫能栽起合欢树,恨不得手掌里奇擎着解语花,尽今生翠鸾同跨。怎生般爱他看待他,怎下的教横拖在马嵬坡下!(陈玄礼云)禄山反逆,皆因杨氏兄妹;若不正法,以谢天下,祸变何时得消?望陛下乞与杨氏,使六军马踏其尸,方得凭信。(正末云)他如何受的?
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尽,然后教军士验看。(高力士云)有白练在此。(正末唱)
被兵谏逼迫下的唐明皇只能下令让杨贵妃自杀。尽管杨贵妃自杀后,他哭道,“妃子不知那里去了,止留下这个汗巾儿,好伤感人也!”但是,在江山和美人面前,他已做出了最终抉择——为了江山,最终将美人舍弃。而白朴笔下的杨贵妃尽管有嫦娥之貌,却与安禄山有暧昧,当安禄山进攻时她还在吃自己最喜爱的千里运来的荔枝,可谓不甚完美。而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从始至终便奠定出悲剧的基调,犹如“雨打梧桐”般尽管凄美但更加悲凉。
重新创作的现代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在着重突出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真诚爱情的同时,塑造了一个纯洁完美的杨贵妃形象。剧中故事回避了杨贵妃原为皇子李瑁之妻的身世,也摒弃了她与安禄山一些暧昧的关系,突出了她的纯洁、无辜和对爱情的忠贞。剧中的唐明皇李隆基性格上颇为复杂,他是开元之治的开创者,又是安史之乱的责任者。在爱情上,他有真挚的一面,又有荒淫的一面。在第三场《梨园知音》中,有一个桥段是伶人张野狐编曲唱道龙王艳羡唐明皇的艳福,本是夸杨贵妃美貌不想却惹恼了唐明皇,暗指他贪美而误朝政,觉察到唐明皇愠怒的杨贵妃向唐明皇暗暗劝阻,在杨贵妃的示意之下,唐明皇也
只以玩笑将张野狐戏谑一番,而了了此事,而惴惴不安的张野狐也没有因君怒而受到惩罚。杨贵妃自始至终是一个明理善良,对爱情忠贞的纯洁女子,她深爱唐明皇,所以才能做出为了唐明皇而自愿受死的决定。剧中,最后一场,退位后的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不仅表现他人性的回归,更突出了他对杨贵妃的真情。
三、结语
《大唐贵妃》相较于《梧桐雨》重点宣扬了忠贞美好的爱情观,塑造了完美的如梨花般忠贞纯洁,为爱情不惜献身作“安史之乱替罪羊”,善良且对爱坚贞不渝的完美杨贵妃形象。这个杨贵妃没有了李瑁妃子的身份,没有了与安禄山的暧昧,显得更加可爱,且更能适应当下以求真爱和浪漫真挚爱情的青年男女观众的审美趣味,更能被人接受。
参考文献:
[1]孙雅洁.浅谈白朴《梧桐雨》中“梧桐”意象[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2]梁蓓.《梧桐雨》的诗意解读[J].新课程,2013(12).
[3]王敏.《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梧桐”意蕴[J].古典文学知识,2004(04).
[4]姚保瑄.从《太真外传》到《大唐贵妃》[J].中国京剧,2006(1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