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追逐者》中的话语艺术及寓意评析
(广西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肖敏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0年科研项目(编号201010LX523)、广西梧州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编号
2010C017)。
英国作家约翰·柯里尔(John Collier )的短篇小说在创作风格上独树一帜,其语言犀利而充满睿智,笔调灰暗而充满讽刺性,显示了高超的文学技艺。《追
逐者》
(The Chaser )是柯里尔于1940年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 )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这是一篇典型的幻想小说,因其完美的故事结构和深刻的故事内涵,该小说被收录进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英语课教材——
—
情魔液的故事。利用艾伦单纯无知的心理,
老谋深算的商人一步步把年轻人引入陷阱,令他不止购买了“爱情魔液”,而且若干年后很可能再次光顾并花高价购买所谓的“生活清洁剂”,实际上那却是死亡的代名词,作者在文中巧妙而隐晦地把爱情意象和死亡阴影糅合在一起,颇具讽刺意味。故事的叙述虽然荒诞不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现实的影射和讽刺。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是对生活和爱情充满憧憬却囊中羞涩的小伙子,另一个是老于世故、精明狡黠的商人,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年轻人和老商人之间的对话而展开。为了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在二者的对话中,巧妙地运用反讽、隐喻、双关、排比等不同的话语艺术恰如其分地影射了两位主人公的身份、经历、性格和思想认识上的强烈反差,进而使故事的主题和深邃寓意更加传神地跃然纸上。
一、反讽影射物化爱情观与
爱情虚无主义的荒诞结合
反讽又称倒反或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意思,通常需要从上下
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追逐者》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尖锐而深邃的讽刺艺术体现出情节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约翰·柯里尔在小说中一种以超然的态度、戏谑的口吻表达事物表象下的言外之意,其讽刺效果不仅体现在言语修辞方面,更在情节与主题方面得以彰显。
故事开端,老人向艾伦展示了一种无无味、无法觉察的毒药———即所谓的“生活清洁剂”,开价
5000美元。当年轻人惴惴不安地询问是否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一样高时,老人给了否定的回答,对此老人解释说等顾客相信了他的产品的魔力,将来他们有了钱,就会回来以更高的价格买其他的东西。然后他给年轻人展示了一种爱情魔液,并说该药剂具有能够让一个女人全心全意爱他,永远不离不弃的魔力。老人对此开价仅1美元。这个年轻人非常开心地购买了爱情魔液,却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以1美元出售爱情魔液,对毒药却要价如此高昂。对此,老人的解释是“Oh dear,no.It would be no good charging that
sort of price for a ”
(噢,亲爱的,不全这么贵。像这爱情魔液,如果我开这么个价,那可不是个好标价。买爱情魔液的年轻人很少有5000美元的,要不,他们也不会需要爱情魔液了。)老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个爱情虚无主义者,知道前来他做生意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经济不太宽裕、渴求爱情却没有能力获取理想爱情的年轻人;另一种是经济雄厚、厌倦爱情且极度渴望摆脱爱情烦恼的游戏人生者。他十分清楚如何对不同的人开不同的价,以达到促进他那一本万利生意的目的。在老人看来,世上根本没有真正
的爱情,所谓的爱情既能用金钱获取,亦能用金钱来终结,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残酷的游戏。而在艾伦眼里,无论爱人还是爱情都是被极度物化的东西。艾伦希望戴安娜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允许她有独立的自我,只能听从于
他、
任由他的摆布,为了这一己私欲,艾伦甚至不惜求救于爱情魔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所谓爱情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爱情,老人和艾伦对爱情和伦理的认识也完全不一样,但是在私欲的驱使下,两个利欲熏心的人一拍即合立马
成交。在两人的对话中,
作者运用反讽的手法影射物化爱情观与爱情虚无主义这两种完全不同事物的荒诞结合,于讽刺之中更见悲情。
二、隐喻突显爱情意象和死亡阴影的悲情轮回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属于词汇层次上的一
种对比和意义替换的修辞现象,是对正常语言使用规则的一种偏离。柯里尔的小说中,老人是一个老于世故、精明狡黠的商人,老人的语言非常庄重而文雅,充满书面语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外来词,显得彬彬
作品评述
065
总第期
428Ma n gZhon g
Literature
有礼却又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老人还使用了一
些专门的科学术语和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更加贴合他本人的身份,也显示了他的冷漠无情。对于艾伦这样一个“紧张得像只小猫”样的男人,老人没有使用“poison ”这个词来表达毒药的含义,而是通过隐喻的手法使用了“glove-cleaner ”、“life-cleaner ”之类的委婉语,以此来表示如死亡、性、生理机能等禁忌物,显示了他的老奸巨滑。老人在向艾伦出售爱情魔液之前隆重介绍了生活清洁剂(life-cleaner ),并拼命吹嘘其非同凡响的神奇功效,艾伦怀疑此物是毒药,便冒失地问道:“Do you mean it is a poison?”对此,老人
漠然地回答
“Call it a glove-cleaner if you like.Maybe it will ”(你要是愿意,可以称它手套清除剂,也许它会把手套洗干净,我从来没有试过。或者称它生活清洁剂也未尝不可,生活有时是需要清洗的。)由此不难看出,老人口中所谓的“生活清洁剂”实际上正是死亡的代名词。在老人的蛊惑下,艾伦最后以1美元的低价欢天喜地地买下了爱情魔液,他天真地认为自此便可以长久如愿以偿地拥有戴安娜的爱情甚至婚姻。然而,这种仅靠魔液或者药水来维持的爱情和婚姻注定是不会长久的,终有一天艾伦会对这种需不断借助外力来维持的爱情感到不胜其烦,并再次回到老人这里购买生活清洁剂来
摆脱爱情。由此,
爱情之外已然伴有死亡的阴影,而掉入这个陷阱的人始终逃不开爱情和死亡的悲情轮回。
三、双关暗示极端物化爱情的最终悲剧性幻灭
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其中,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此种手法在《追逐者》中被使用得恰到好处,使得小说的语言表达更加幽默诙谐,主题内蕴更加深化。
该短篇小说的英文原标题“The Chaser ”本身就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解酒水;第二为追逐者之意。按照西方人喝酒的习惯,人们喝完威
士忌之后通常就会饮下解酒水以醒酒。如果从
“解酒水”这层含义来阐释标题之意,读者可做如下理解,
威士忌就好比
“爱情魔液”,它使人上瘾麻醉;而解酒水,就像“生活清洁剂”一般,能够平复人们观感神经的刺激感,威士忌与解酒水的绝佳配合,就如同“爱情魔液”与“生活清洁剂”的共同作用,短暂的刺激过后注定是永久的幻灭和沉沦,小说中的爱情主题与死亡意象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如果从第二种含义来理解,那么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是名副其实的
“追逐者”,只不过二者所追逐的内容不同罢了。艾伦追逐的是一厢情愿的爱情,老人追逐的是永无止境的金钱和贪欲,一个为情,一个为欲,二者勾勒出一幅追名逐利的天下众生相,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标题除了一语双关地突显小说的主题外,还起到了深刻的警世作用。
小说中,当年轻人艾伦问到“爱情魔液”时,老人告诉他“它并不是那么贵,再说了,有钱人并不需要它,他们需要生活清洁剂,所以,爱情魔液只要1美
元”
.年轻人听后欣喜若狂,立即买下“功效神奇”的爱情魔液,并且再三感谢老人,结束交易后,年轻人出于礼貌说了句普通人说的“再见”,而老人却用当时只有上流社会人才用的法语“Au revoir ”(再见)作为回应,整个故事结局在此戛然而止。作者对故事结局的安排非常巧妙,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老人在最后刻意用法语跟年轻人说“再见”的意义有二:其一,他知道年轻人今后肯定会回来,他们还会再次见面,所以内容是“再见”;其二,用法语暗示着当年轻人再次回来时,他必定是个富有而又需要“生活清洁剂”来摆脱爱情包袱的人了,因此,老人的法语应答暗示了艾伦极端物化爱情的悲剧性结局。关于这一点,老人的判断是非常肯定的,读者亦在此清楚地看到故事所展现出的恐怖和幻灭。
[参考文献]
[1]
爱情悲剧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2000.
[2]何兆熊.综合教程(第三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孙聃.爱情与婚姻悲剧的成因———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小说《追逐者》[J].文学界,2012(2)
.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勃然.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周雪.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反讽之管窥[J].电影文学,2009(11).[作者简介]
肖敏(1977—),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梧州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责任编辑李佳怡]
06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