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3期21
文学研究
浅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之悲剧命运
高娟娟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为中心事件,整个《红楼梦》悲剧都以这三个人物人物为中心。而书中贾宝玉这个中心人物,是作者结合个人经历、社会现实以及出众的写作能力,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写作手法,塑造了贾宝玉这个我国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的悲剧人物形象。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说:“《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1。若是在书中“彻头彻尾之悲剧”,必定是贾宝玉之事件,《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一部悲剧小说。
一、封建制度与封建家庭上的两难
首先,贾宝玉生长在一个腐朽衰败的“侯门公府”的封建贵族的大家庭的社会环境里,在这个封建社会末期的环境下,官僚地主家庭一般都逃不过一个常例,即“五世而斩”2,意思是这种家庭的所谓“荣华富贵”,无法永久的延续下去,代代相传。
《红楼梦》中所说的贾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作品中的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简要的阐述了贾府在目前的衰败现象,“那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劲上来了。”首先为贾宝玉作为这样大家族中的一代子孙,为贾府的日渐衰落作铺垫。同时,也从侧面预示着贾宝玉的悲剧命运。
在《红楼梦》第九、十七、三十三回等多处,描写贾政与贾宝玉之间的父子关系,一方面是辱骂和毒打,一方面是害怕和恐惧。尤其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作者将其父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封建典范家长贾政对贾宝玉的题词在心里很满意,在口头上却一直辱骂其“蠢物”,而贾宝玉在面对父亲时,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反抗。
爱情悲剧出生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贵族的贾宝玉,他虽然生活中否定封建统治阶级社会,但却没有能够否定君权和父权,在封建制度和家庭之间矛盾斗争,直到自己“出家”都没得以解决。二者之间的斗争问题使他对现实始终带着阴黯气氛和悲剧彩,所以他只能成为悲剧的主人,以悲剧来结束他的斗争。
二、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上的两难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的中心故事,虽然曹雪芹没有将故事写完,但是我们可以从小说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里看出宝黛爱情之意难平:
[误终身]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珠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宝黛之间是恋爱关系,爱而不得,为悲剧;宝玉宝钗之间是婚姻关系,得而不爱,为悲剧。深究其原因,就会发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是心灵上的默契,追求不循规蹈矩的生活。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贾宝玉见贾雨村劝说不成,反被呵斥。贾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可以看出,贾宝玉心里早把黛玉看为知己。此时,他们的爱情达到了白热
的地步。但之后二人矛盾突出,林黛玉对贾宝玉公子哥的缺点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缘”,二人面前彷佛有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另一方面,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从最初围着宝玉转,然后左右开弓,两面讨好,最后一边倒,取得完全胜利,但却得不到宝玉的爱。宝玉在一日睡午觉的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这句梦话偏偏又被薛宝钗听到,为二人的之后的婚姻悲剧做了铺垫。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贾府家长选择薛宝钗。宝玉和宝钗的婚姻不仅是贾府家长个人的好恶,还有家族命运。同时贾宝玉自身力量薄弱,不敢抗争,更不敢带黛玉私奔,安安分分娶了自己不爱的薛宝钗,造成了宝钗和宝玉之间的婚姻悲剧。
三、入世与出世上的两难
中国封建社会传统中,像贾宝玉这等身份的贵族子弟大多要遵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入世思想,读书中举做官,然后光宗耀祖。在普遍的人眼里,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是这种仕途之路在贾宝玉看来,却是令人鄙弃的。贾宝玉自己的选择与众人的期望背道而驰,学习四书五经也基本为了应付父亲询问,以免父亲的辱骂,对时文八股更是深恶痛绝。
他还给读书上进的取名叫做“禄蠹”。第三十六回,薛宝钗劝他读书入世时,贾宝玉一反常态:“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作为封建社会中备受宠爱的贵族子弟,贾宝玉一直希望自己能走上一条自由、不被束缚、远离功名利禄的道路,但是这种想法被父母当作离经叛道的行为,因此注定了他在仕途上的悲剧。宝玉总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说自己“要去做和尚”,要化作“飞灰”。最后,这一天终于到来之时,他经历了一次次重击之后还要不堪重负的承担家族复兴的希望,所以他想得到真正的解脱,于是与家族决裂,选择了出家之路。
四、结语
曹雪芹赋予宝玉如此复杂、矛盾的性格特征是因为作者看到了他命运悲剧的必然性。贾宝玉依照自己的性情到了珍贵的爱情,但偏偏没有决定权。他崇尚自由与天性自然,对封建礼教漠视,但又不得不向
现实低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千百年间从未丧失对众人的感召力。虽然他以“囫囵不解”之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但若能细致分析其性格特征,并发掘其中的内涵,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到“理路”来解这“囫囵不解”的形象,都会有“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霍国玲,紫军校勘.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3]吴祖缃.名家图说贾宝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摘  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个矛盾且长不大的孩子。本文将从贾宝玉处于的封建制度与封建家庭、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入世与出世之间两难处境的角度出发,对其矛盾性格进行分析,揭露其悲剧般的命运。
关键字:《红楼梦》;贾宝玉;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