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2. 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
3. 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 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滕王阁序教案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
《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中也运用了这段主题,使它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仔细观察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生:夕阳、青山、湖水、渔夫、渔船……
师总结:这是一幅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湖面上、青山朦朦、白矾点点、船夫摇船归家的画面。
师:看着这美景,老师也忍不住吟诗几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几句诗。彭蠡是古代大湖的名称,即今天的鄱阳湖。这几句诗的含义是落日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在天空中飞翔、遨游。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圆润自然。傍晚渔船伴随着歌声缓慢的摇过来,歌声响遍整个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因这几句诗而得名的乐曲,《渔舟唱晚》。
2. 介绍筝(出示课件)。
师:刚才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渔舟唱晚》,谁知道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古筝。
师: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古筝”。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在秦国一带流行,所以又有秦筝之称。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发展。最初的古筝是从战国时期一种竹制的五弦乐器衍变而来的,到秦汉时期发展为十二弦,唐宋时期十三弦,元明时期十四弦,清代十六弦,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增加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直至二十五弦,到七十年代,又出现了转调古筝。
师:同学们,你们对古筝还有哪些了解?
生:介绍古筝的基本结构:筝首、筝尾、面板、侧板、筝码等。
生: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筝是由乐器本身发出“铮铮”的音响效果而命名的;有说是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也有说是因秦皇奇之,立号为“筝”的缘由。
生: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高山流水》《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等。
生:古筝演奏家:曹正、林玲、王中山、袁莎、付娜、娄树华等。
师补充:《渔舟唱晚》就是娄树华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是咱河北玉田人。
师总结:古筝不仅音优美音域宽广,而且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国历来对古筝非常推崇,把古筝称作是民族乐器的瑰宝;古人也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近年来,我国很多人都开始喜欢古筝,学习古筝;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也开始喜欢古筝,把它比作“东方钢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
二、完整欣赏、辨别结构
1. 初听,(播放《渔舟唱晚》视频),学生边听边思考:
A、这首乐曲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B、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乐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根据它的速度、拍号、情绪等来划分。)
师总结: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看:余晖映红、晚霞斑斓、晚风欢送着归航的渔船;听,晚风送来了渔民欢庆丰收的歌声。
三、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部分
1、请学生跟琴视唱作品中的第一个主题。
师:大家对筝这种民族弹拨乐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还想仔细地品味它所表现的音乐吧!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筝曲。请大家拿出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
2、介绍音乐知识:
常用表情术语:
雄壮地、庄严地、激动地、欢快地、轻快地、活泼地、如歌地、亲切地、温柔地、安静地、优美地、沉重地、悲伤地、诙谐地、热情地。
3、请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演唱这个主题片段,你认为哪个速度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韵味?为什么?
4、请学生欣赏第一部分,说一说这部分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情绪从常用表情术语中选择)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 | 情绪 | 表现的意境 | |
第一乐段 | 慢板 | 安静地优美地 | 夕阳西下优美的湖滨晚景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二)欣赏第二部分
1、请欣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速度 | 情绪 | 表现的意境 | |
第一乐段 | 慢板 | 安静地优美地 | 夕阳西下优美的湖滨晚景 |
第二部分 | 慢板 | 欢快地活泼地 | 渔夫撒网捕鱼时欢快热闹的情景 |
第三部分 | |||
2、请学生跟琴视唱乐谱,并随音乐画旋律线。
3、随乐律动,模仿船夫荡桨归舟的样子,用律动感受八分三连音小分句的音乐形象。
(三)欣赏第三部分
1、请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音乐中使用了一种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你知道是什么技法吗?
2、请班上的古筝小演奏家钱仟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花指”的演奏方法,同学们跟着模仿,注意想象手中有琴弦的感觉。
3、请学生随下面的音乐片段模仿“花指”的演奏,用手势参与体验;同音反复处用拍手的方式参与表现。
4、请学生完整欣赏第三部分,思考第三部分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你的眼前仿佛听到了哪些声音?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速度 | 情绪 | 表现的意境 | |
第一乐段 | 慢板 | 安静地优美地 | 夕阳西下优美的湖滨晚景 |
第二部分 | 慢板 | 欢快地活泼地 | 渔夫撒网捕鱼时欢快热闹的情景 |
第三部分 | 快板 | 热烈地 | 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
5、尾声: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
师总结: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四、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全曲,仔细体会乐曲的韵味,并随音乐参与表现。
第一部分随着部分主题音乐哼唱;第二部分随乐律动,模仿船夫荡桨归舟的样子;第三部分随音乐片段模仿“花指”的演奏,用手势参与体验;同音反复处用拍手的方式参与表现。
2、《渔舟唱晚》意境优美,好像一幅水墨画。通过欣赏,你能说一句与意境相近的诗句吗?
请学生配乐朗读《暮江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拓展欣赏
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可见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姜女泪》中
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欣赏的乐曲《渔舟唱晚》,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了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认识和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筝。希望课后同学们再一些关于筝的乐曲来欣赏。
教学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