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兰亭集序的教案
  “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说明性文字。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成文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兰亭集序的教案!欢迎查阅!
  兰亭集序的教案1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说明性文字。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成文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
  2、作者: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yí),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达到了“贵越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3、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国势日衰,当时统治严酷,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们大多不求进取,往往崇尚老庄,认为生即死,死即生,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早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4、“魏晋风度”:作为魏晋时期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的风流自赏。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魏晋时代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二、课前检查与验收
  1、文学常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
是一类。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作为*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如《送东阳马生序》。
  2、词类活用:
  贤毕至:形作名 贤人
  死生亦大矣:形作名 大事
  一觞一咏: 觞 名词活用动词 喝酒
  极视听之娱 : 动词活用为名词 视觉听觉
  齐彭殇为妄作: 意动 把……等同
  一死生为虚诞:意动 把……看作一体
  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动
  游目骋怀:使…奔驰(使动用法)
  三、初读文本
  任务:课文一二段以及第三、四段中最能直接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字眼分别是什么?
  朗读指导:誦兰亭之音——
  第一二自然段:“永和九年”至“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要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第三段: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 “岂不痛哉!”以“哉”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
  第四段:“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明确:“乐”、”痛”、“悲”
  四、品读课文
滕王阁序教案  1、品读课文第一二段
  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而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请同学们想想此次兰亭集会四者并具了吗?如果四者并具,那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兰亭集序的教案2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⒉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 ⒈理清*的思路结构,把握*的意旨。
  ⒉背诵课文,培养熟记能力。
  ⒊鉴赏*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
  ⒋体会*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的艺术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掌握归纳多义词的义项。 2.体味*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 3.背诵课文。
  难点: 1.理解作者在*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解决办法: 1.加强朗读,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 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思路。
  3.讲读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
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百世,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二、 解题,介绍作者
  (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为王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