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教案
  高三语文知识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案# 导语:
  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
  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
  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
  彩:清、紫、翠、丹……
滕王阁序教案  空间分布:上下、远近
  2.重点品读:
  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
  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
  3.知人论世
  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
  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四、品读感悟,缘“事”明“志”
  1.读一读:表达王勃“悲而奋发”之情的句子。
  所赖君子见机,……岂效穷途之哭?
  2.再读这段文字,在“悲而奋发”的情感基调中,读出丰富的情志。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乐观自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存高远)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自信乐观)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信乐观)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高洁修身)
  ——虽然穷困失意,依然奋发图强(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小结: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3.依据本文内容,填写一联,赠给王勃:
  霞落鹜飞入滕王阁景尽归文士妙笔,兴尽悲来转奋发情志毕现英雄襟怀。
  【设计意图】失意中能奋发,这是文章主旨情感所在,也是打动千古读者的魅力之一,所以此环节,重点通过品读典故,理解奋发的情志,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在奋发中所抒发的丰富情感;填写对联,降低了难度,既训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也强化了对本课教学重点的理解;注意呼应、回答#教案# 导语中的主问题。
  五、课堂小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认知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升华文章主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六、作业:
  1.必做:背诵2、3段,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
  2.选做:
  (1)围绕“乐—悲—忧、奋、放”,比较《兰亭集序》、本文和《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感悟唐人积极有为的时代精神。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试着给滕王阁或王勃写一副对联。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基础的学习内容,巩固通过诵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情景关系的教学内容,并强化文言语感和知识积累。选做题,是升格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1)主要面向偏理性的同学,重在训练辨析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兼顾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2)则面向偏感性的同学,重在训练概括思维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注意作业内容适时的调整、互换。
  高三语文知识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 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教案# 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 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 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 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
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