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教案及反思
 
《兰亭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意义。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品味朴素清新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序的题材特点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
  2、作者及背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流芳万古。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同学们可以翻到本册书的插图,欣赏《兰亭序帖卷》。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通篇看来,浑然一体。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二、文言知识梳理
  1、注音
  会稽kua 癸丑guǐ 形骸 hi 修禊事 x 流觞曲水 shāng 游目骋怀 chěng 齐彭殇shāng 感慨系之 x 若合一契q 临文嗟悼jiē do 激湍tuān
  2、通假字
  趣舍万殊 “取”,取舍
  悟言一室之内 “晤”,交谈
  3、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
  (1)贤毕至,少长咸集 都
  (2)修禊事也 举行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4)引以为流觞曲水 酒杯
  (5)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实在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之于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过去
  (8)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 理解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注定
  (1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情趣
  (11)所以游目骋怀 用来……
  (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成一样 把……看成平等
  4、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标志
  (3)不知老之将至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得到
  (5)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作为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成为
  (7)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用来
  (8)引以为流觞曲水 把
  (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因为 触发感慨
  5、词类活用
  (1)贤毕至 形容词作名词 贤人
  (2)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用法 使……驰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用法 把…..看成一样
  (5)齐彭殇为妄作 意动用法 把……看成平等
  (6)况修短随化 形容词作名词 长寿短寿
  (7)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 大事
  6、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
  (6)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9)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10)悟言一室之内 状语后置
  第二课时
  一、文言知识巩固(见导学案)
  二、整体感知
  *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乐——痛——悲
  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三、赏析课文
  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
  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美景: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滕王阁序教案  乐事: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乐
  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对于有着高洁脱俗情怀,美好自由心灵的作者来说,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文中说“信可乐也”(实在)。
  2、那么第二段中作者又因何而痛呢?
  (1)到底人生中有些什么原因会令我们痛苦?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容易对既得之物感到厌倦,心理永远不能得到满足。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期,这是共同的。(欲望无限)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光易逝 生命短暂)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把握自身命运(命运难测)
  生命短暂
  痛 欲望无限
  命运难测
  (2)相比我们的短暂生命,宇宙总是显得那么的阔大辽远,宇宙的浩淼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渺小常引发古人的诸多感慨,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诗句?
  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
  (3)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文中也写到了这一点,请一。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空谈抱负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归隐出世
  (4)大家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凭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抱负?
  明确:不能,因为社会现实太黑暗太残酷了。
  补充背景:东晋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中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动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欢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在一时的陶醉和满足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