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滕王阁序教案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
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吾谁与归?(变序句)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
    (3)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越明年”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越”作“逾”讲,作“渡过”讲,这是《说文》的本义;《广雅·释估》也说“越;渡也”。二、“越”作“及”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也,《书·召浩》:“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氏举了《尚书》两个例子,《尚书》“越六日乙未”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看起来两种说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据《岳州府志》“职方考”的《宗谅求记》中的“去秋以得罪守兹郡”和“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滕子京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修岳阳楼的,应当以第一种说法为妥。
    译文:“过了明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儿都兴办起来啦。”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得无……乎?”有人认为有三种解释:一、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语所表达的意思;二、相当于“大概”,也是肯定谓语;三、向否定事实方向推测,相当于“该不会……吧”。第一
说似嫌烦琐,而且“得无”是两个词,不是一个词。异,不同。无,没有。得,能够。乎,吗,在是非问句后面的语气助词。能够没有不同吗?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这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一个强有力的发问,即“能同乎?”下文“淫雨霏霏……感极而悲”是一种心情;“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是又一种心情,具体地说明了“不能同也”。又:“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等于“平时饮食能够不衰退吗?”“妾得无随坐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于:“我能够不株连受罪吗?”跟“得无”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无…‘能勿”。袁仁林《虚字说》:“俱反问辞,见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断:异(不同)、无异(同)、得无异乎(得同乎)、不相同也。“不相同也”是朴素的直陈,“得无异乎?”是委婉的发问,具有精湛的修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