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哀”,会写“僵”“哀”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滕王阁序教案
3.体会“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进入新诗。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学生展示查阅资料。
  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阴(今浙江绍兴)骤起一场风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的心弦。在此前二年他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弹劾罢官,归隐于山阴三山故居,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的灵感又随风雨同至。诗中强烈的报国感情、豪迈的诗风,使人读之足可“发扬矜奋,起痿兴痹”(姚范《援醇堂笔记》)!
当时诗人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亦时有中断,故曾有《薪米偶不继戏书》诗;经济上捉襟见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时常卧病。当他“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语),仍发出高亢之音。“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他仍“杜门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夜读兵书》),诗人“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得其志坚定不移。
  三、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
  (1)反复读古诗,做到读通顺,正确。
  (2)注重生字,读准字音并识记字形。
  (3)结合课前查的字词,理解古诗大概意思。
  (4)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2、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古诗,齐读古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说说怎么记。
  (3)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学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并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
  (4)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
  3、理解诗意
  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吗?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说整首诗大概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齐读古诗。
  四、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如:A、前两句,诗人很爱国,还想着为祖国守卫边疆。(读前两句,读出爱国之情。)
  “僵卧孤村”——诗人当时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独无助、与世隔绝。
  “不自哀”——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此凄凉,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
  “尚思”——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B、后两句,诗人忧国忧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身赴战场。
  “入梦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
  问: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
  生: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师介绍背景,以便学生理解: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
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
  2、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对统治者的愤恨;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强烈。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
  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理解想象画面。
  结合理解,尝试背诵。
  五、总结学法,拓展积累
  回顾这节课学习方法。
  课后自学陆游的《示儿》,并背诵下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