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涵义
摘要: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实在的,所以他的笔下除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鸟,其余衍射出所有的鸟飞翔的形象,实在又具体。人们觉得其形象飞行生动感人,但同时又感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从外部而来的陌生感到不适。读他的诗,自然也可以把握诗人脉搏的节奏。
禁用集成显卡
关键词:飞鸟  意象  诗歌
一、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在晋朝宋代改朝换代之际,这时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他那时候生活的反映。东晋立后的数十,诗坛一直是以玄言为主,正是陶渊明的出现才使得诗歌艺术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充满生天津什么爆炸的因素。辞去彭泽县尽力而为意思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个时期的分界,只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便卸职回家,在这之前,陶渊明对隐居的生活其实是有顾虑的,
他想当官,但又讨厌这样浑浊的世界,他想归隐,又想在政治上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终于在最后辞去彭泽县,陶渊明彻底归隐,在后来的诗歌上虽然有表现任职想法的,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隐居生活的劝诫和对田园生活以及自己农务生活的描写,可以说,前后陶渊明的思想经历了从“伪我”到返璞归真的“真我”的过程。[1]陶渊明的诗歌沿袭魏晋诗歌古朴的风格而且进入更加纯熟的境界,在陶渊明的诗歌,他成功将“自然”提升为一种至美的境界。
鸟是古典诗歌意象中的,其象征内涵是过长期积累渐丰满起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的鸟代表了对爱情的理性追求“鸳鸯在梁,憩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鸳鸯》中的鸟是宁静的,烘托出对长者真心的祝福。《楚辞》中也有鸟的意象,但已经比《诗经》中的运用技高一筹,与作者的心融得更近,更接近于一种“有我之境”[2]屈原中鸟的意象,是来表现自己的个人诚信操守的,如“香草”和“恶草”的对比,《离骚》中“鸷鸟之不兮,自前世而皆然”句,也是用鹰和家雀胸襟的对比来突出作者自己的高洁性,这些绝对是超出《诗经》。可以说屈原的鸟, 既表现了远离喧嚣世界的高洁操守又昭示着积极入世的执著坚持。
汉代,由于谶纬之学盛行,诗中的鸟意象较前一代没有大的发展,直到东汉晚期,才出现有关鸟
的意向的高妙之作蔡邕《翠鸟》中“幸托虞人机,得意君子庭”之弱小的鸟,曹植《野田黄鹊行》中“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之快乐的鸟,其形象寄托遥深,丰满鲜活,既突出了“有我之境”,又似童话、寓言诗般曼妙天真,这无疑是当时社会的动荡拓展了文学家的诗歌视野。[3]人逢乱世,人处危时,思想就变得丰富而充满激情。汉末的“乱世文学”的确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家和经典的作品。接踵而至的又一个乱世,西晋的短期统一并未改变这个大时代乱世的整体性质。然而,乱世的文豪们早已铸就了直面乱世的超然心态阮籍是超然的,左思是超然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嵇康更是超然中的超然。于是玄学的发展,终于迎来了“仙袂飘飘”的魏晋时代,伟大的陶渊明横空出世。他惊起了一蛰伏已久的飞鸟,惊起了数百年文学思想的意义,而成为一个未来一代的文学历史的主人。
二、陶渊明诗中鸟的意象的审美内蕴
陶渊明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无我”的诗人。他的人生自然,真诚,洗涤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矫揉造作,他的诗歌,是与大自然对话的核心。它的诗文中的鸟的意象,似乎是“比兴”但又非比兴,似乎成为于主观又似客观,鸟的意向似梦似真,如果仍然没有,前所未有的文学素质,让人眼前一亮。[4]陶渊明有着真心崇尚自然的人生境界所以,他看鸟是一种“远远欣赏”的态度来看,这个距离可以产生新诗境的美。
陶渊明诗歌的早期的鸟儿用于表示用世功业追求。鸟的飞远的成就追求是诗人功业追求的象征,鲲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何其高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最后归田,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到真正的诗意生存后陶渊明笔下的鸟,则是另一个形象。诗中的鸟,充满活力,跃动、单纯、无忧无虑,再也不用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夕阳时漂流。“翼翼归鸟”实际上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反映,他终于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的生命和精神的依靠
他丁
1、陶渊明中诗歌的鸟是个性化的意象生成
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实在的,所以他的笔下除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鸟,其余衍射出所有的鸟飞翔的意象,实在又具体。人们觉得其形象飞行生动感人,但同时又感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从外部而来的陌生的不适。读他的诗,自然也可以把握诗人脉搏的节奏。从文学创作的实际过程看,诗歌意象的生成在很大程度是通过移情效应而实现的。寄情于景通过观察事物,兴感,使主题和对象真正结合。诚如在诗人杨万里云:“我初无意于作是诗,而是物是事适然触乎我,我之意亦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正是这种“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导致感兴体验、审美意象才得以生
[5]
在这点,陶渊明坚持普通的日常生活,或者和朋友驾车去远游,或用锄头伫立地头, 大凡都能以悠然闲适的心态去观赏外物、体验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和心态, 使他的大部分思维活动都能从观物览景开始,并以澄明的心境,置身田园山水中,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随所感触,寓目入咏,即事兴怀,通过偶然性的契机创造审美意象陶诗的飞鸟,是现实的写生的,不是点缀的,外加的。诗人仿佛是高明的速写家,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鸟的形象,这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2、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是传情达意的媒介
陶渊明充分认识到文学意向在传情达意中的媒介作用。陶渊明是从现实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洞察物理世界,理解生活。几乎每首诗充满感性的意象。如《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仅8句40个字就有豆、南山、草、月、锄、草木、夕露、衣等八个接连而至的意象。陶诗中的意象,尤其是多次出现的意象都融合着诗人的志趣、个性和审美观念等,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意味。[6]这样的意象在陶诗歌中形成一个大系列,如鸟类、菊花、
松树、云、风等,它们之间的连接这个系统,形成一个象征。所谓的象征是可见的无形的,借有限的表示无限的,借瞬间抓住永恒,使我们只在梦中或恍惚的时刻瞥见的宇宙是近在咫尺的现实世界中。正如麦草的春蕾蕴蓄着芳菲的春信,预击穿过树冠秋叶之静美。所以它被赋予有形的蕴藏的,不是无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个丰富而复杂,深邃的,真正的灵境。陶渊明正是借助了意象媒介效果,有效地完成了诗歌传情达意和创造境界的使命。
3、陶渊明中诗歌的鸟有着物我浑融的境界
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无论是“羁鸟”、“倦鸟”、“失鸟”还是“高鸟”、“归鸟”、“翔鸟”… …从字里行间,很容易到,明里是写鸟但暗里却印证的是诗人自己。飞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又是主观的,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饮酒》中诗人与飞鸟犹如一物,置身与宇宙。鸟其余山林,又恰如诗人居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飞鸟的栖身之巢,田园则为诗人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鸟即诗人,诗人即鸟,主体真正融入到自然的客体之中,形成一种和谐浑融的审美境界
4、陶渊明中诗歌的鸟是动物英语大全冲淡自然的语言
陶诗表达意象多用白描手法,这种手方法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普通,质朴。陶渊明却撇开了整个时代争奇斗艳、彩丽竞繁的风尚,选择了自然语言风格的语言,形成了冲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陶诗描述鸟飞类的形态多用叠词。诗歌中有这种叠字的诗,只为传神写意绘画, 不重雕细节,形成了舒缓的节奏和旋律,增加诗句绵长华丽的魅力。其次,描写飞鸟句式松散有序。陶渊明写诗鸟句子多为散文化的句子,不讲究对立面,只是在整首诗反映了整体意境,以完整的章节,意境的浑成形成自己的特点。然而,陶渊明并非不能工整对仗,他写的一些鸟的诗句也会将无意中有齐整之美,最典型的是便是鱼鸟的并列出现的形象。从意象的组合看,鱼鸟并列出现,相辅相成,如相同的旋律重复鸣奏,冲击读者的心灵,导致造成强烈的印象,但也从诗人的情感意象组合中十分自然显现流露出来。[7]
5、蓦翩思远蠢是陶渊明诗歌中鸟昂扬积极意象
对于先祖父辈,陶渊明也有很多赞美的诗歌,最多体现在他的诗歌《命子》中,悠悠我祖,爱自陶唐。邀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采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逸虫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憋侯……在这首诗中,陶渊明
的祖先, 上溯陶唐,到陶舍,及陶青,至陶侃,极尽溢美。相同的意义,诗人在《赠长沙公并序》也有表现,看看祖先的荣耀,赞美祖先的美德,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