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教育  情系一高
              ——张景刚同志事迹汇报材料
      如果说教育事业是广阔无垠的大海,那么朝阳一高中就是朝阳海区的一艘巨轮。在这艘巨轮上,张景刚同志,十六载孜孜不悔,十六载风雨兼程,他用满腔热情铸就了辉煌的业绩,谱写了一曲曲响亮的教育之歌。
一,桃李不言下成蹊,回望成绩已斐然
张景刚,1995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1997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朝阳一高中学生处主任。
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三好班级、优秀团支部,1999年带领学生进行了市级优秀班团会的汇报表演;2001年召开了示范性的家长会;
连年被评为“教学量化考核百分赛标兵”“校级先进工作者”,先后多次获得“朝阳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朝阳市优秀班主任”、“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8年9月,在教师节,被市政府授予“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8年9月担任了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办、教育部共同出台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的班主任。所带“宏志班”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
2009年获得“朝阳市十大优秀青年”称号。
在教育教学曾代表省、市、学校参加了多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1年12月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二届“东北三省地区优秀课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2002年,参加市教育系统组织的“爱岗敬业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2003年10月指导制作的《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在“东北三省中学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大赛”上,被评为一等奖;
2005年4月,参加《状元之路》系列丛书,高三历史学科的编写;
2005年7月《回眸师风正师表 再铸师德扬师魂》在教育部首届“全国师德论坛”大赛中获二等奖。
撰写了多篇历史教学、历史学术论文获得市级、省级一二等奖。获得省级以上的优秀论文三篇,市级优秀论文若干篇。
参加了国家性课题《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并担任了本学科、本地区子课题的负责人。并最后优秀验收。
参加国家级课题《在教育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接受大众传媒》的研究。并最后优秀验收。
2007年被评为“朝阳市学科带头人”。
2008年以来积极领导学校的新课标课改活动,对多媒体,教学教案等新式手段,带头实施,对课改的顺利实施推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已成为课改的领军人物。
二,开弓没有回头箭,忠诚无悔不歇足
  1995年,他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母校一高中,开始教学生涯。毕业十几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成人”和“成才”相统一的教育原则,
每天早来晚走,忠诚教育,无怨无悔。1996年结婚只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上班了。1999年5月的一天,张景刚的岳母去世。这时候的他内心很纠结:挣扎着的是距离高考还剩2个月时间,如果他走了,班级的学生怎么办;内疚着的是为了让学生安心备战高考他没能出现在岳母的葬礼上;欣慰着的是他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不能因为自己本人一个家庭的事情而辜负那么多学生家庭的信任和期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那年的高考,所带班级在同年级中成绩名列前茅,升学率也是最高。其间,他的亲朋好友看到他辛苦,曾次帮他好了条件优越的单位,都被他谢绝了。他在石家庄邀请他去某外国语高中工作,承诺高薪,他没有动心,舍不得离开朝阳一高。忠诚教育,热爱家乡小城,其行可表,其心可鉴。 
三、峰蹉跎无足道,踏出青山路一条
2003年底,开始做学校学生处副主任,分管学生管理工作,凭热心、虚心,靠勤奋、上进,他很快就熟悉了学生的管理工作,那几年,他娴熟地游刃于多重角中,他努力做一个让学生痴迷于历史课的好老师,做一个被学生成为“家长”的好班主任,同时,更加努力地做好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正当这一切开始变得驾轻就熟时,一个新的更大的挑战来临了。2004年
5月,按朝阳市政府的规划,一高中搬迁新校址,他负责老校址高三年级学生的管理。这是当时朝阳人都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学生的心态如何调整,学生的学习秩序如何保证------千头万绪,他在心里一遍一遍的想:决不能出什么问题,必须让全市人民满意,让市政府领导放心。嗓子肿了,眼睛红了,嘴起泡了。他没有退缩,没有流泪叫苦,带着坚毅、镇定和从容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他白天了解情况,开会布置工作,检查、总结、分析问题,晚上备课并以饱满的热情为高三的班级上课。这样的多个日日夜夜,他走的艰难但昂扬。那一年高考,不仅他自己的班级,而且全校的高三学生丝毫没有受到搬迁的影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弃小家为顾大局,自古忠孝难两全
2005年,他母亲肝癌病重。但忙于工作,他舍不得在母亲病床前多呆一会儿。12月,母亲去世的手他失声痛哭,他再也没有机会尽孝道了。也就在同年,他的爱人查出患有严重的肾病,可他依然没有多余时间照料妻子。2008年大年初二,全国上下举家团圆的时候,可他却放弃了休息时间,开始与他所带的班级“三年13班”的一些学生一起备战高考,共度寒冷的余冬。可能越是坚强的人,老天越要考验他的意志,就在2008年4月份的时候,距离高考还剩2
个月的时候,张景刚的父亲因脑出血去世,就这样,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失去了父母,内心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面对这一切,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虽然我失去了父母,很痛苦。可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痛苦而让班级59位学生的父母失望、伤心。”很快他再次重返工作岗位,与学生共同迎接高考的到来。张景刚以坚强的意志再一次克服困难,成为时代的“强者”,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也折射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铮铮赤诚和对学生的悠悠爱恋。2008年高考中,张景刚所带的三年13班,考入一本39人,二本59人;马博强同学以663分居辽宁省文科第三、辽西状元、朝阳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录取;宝丽格同学以631分居朝阳市文科第二、被北京大学西班牙语录取。张景刚在经营自己教育事业的同时,更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区百姓更是时刻牵动他的心,他深感失去亲人的之痛,多次捐款捐物,其中捐献月工资二千余元作为特殊党费。这些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市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9月,被市政府授予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五、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8年9月,他担任了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出台的“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的班主任。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还有一些是孤儿。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中午时饭卡还没有发,他带着学生们到食堂就餐,孩子就问:“老师,这顿饭花钱吗?”张景刚微笑着说:“你们放心吃吧,不花钱”,实际上是他为全班学生付了午餐费。此后,张景刚利用心理学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及中秋节陪他们一起度过来克服学生们的自卑。所带“宏志班”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2009年因成绩突出获得“朝阳市十大优秀青年”称号。2009年接手3年21班,他立志要打造辽宁省最好的文科班。两年没修过星期天、寒暑假,他义务的在学校和学生一起学习。秉承新课改的东风,他在教学上敢于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加上他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超人的智慧和敢打敢拼的作风,终于造就了文科历史上的更大辉煌。他所带的3年21班73人参加考试。600分以上14人,一本上线43人,二本上线69人。李宪平以总分656分获得 辽宁省文科状元;王致超以总分649获得 辽宁省文科第二名。姚子玄631,三人均被北京大学录取,其中李宪平和王致超被元培班录取。姚子玄被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韩楚一以总分629分被 清华大学法学系录取。以绝对的优势在文科教学上独占鳌头。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张景刚又开始了新的多重角的旅程。他心中更是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因为他坚信明天一定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