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美学思想
标签:陶渊明;《归园田居》;美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陶渊明的性情与当时社会不投合。“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陶渊明说出了辞官归隐的原因,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表明了归隐的坚定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在官场上无法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世俗与自己的性格本性相违背,他不能为了适应世俗而改变本性。他的行为体现了他的思想。在其佳作中蕴含着他对自然、真实、直率、高远旷达美学思想的倾向。
《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诗歌创作中一组很重要的作品,是他田园诗中著名的代表作。他的美学思想首先表现在质朴自然的审美情趣中。要谈质朴自然的美学追求,先要明析庄子的贵真思想。在庄子这一美学思想里,含有两重意思:一方面他崇真、推崇人性的无伪,以“真”为理想人格之美;另一方面,他又崇尚自然之美。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极大地影响着陶渊明的审美情趣,陶渊明在其诗文中表白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
病。”以及“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等,这都表明了他笃好自然,喜爱素朴,向往淳厚朴实世风的志趣和好尚,而且正是靠着这种志趣和好尚,才得以形成他那尚真为主的诗文风格。在陶渊明的思想里,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才是真人,才能展现人性的全部,在此之中的文学艺术才是尚真的艺术,才能升华人格、诗意栖居。惠林汤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诗虽然平淡却不浅薄,虽然质朴却有韵味,初看起来是极普通的“田家语”,细品来却是高度提炼的“艺术语”。朱光潜先生这样评价:“一般人认为渊明诗平淡……苏东坡说它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拉面;姜白石说它散而庄,淡而腴坚持不懈的名人例子,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是化境。渊明所以达到这个境界,是因为像他做人一样,有最深厚的修养,又有最率真的表现。”
对于陶诗的这种尚真之美,前人亦用“野”或“疏野”相评,宋人陈知柔说:“人之为诗,要有野意。”清代刘熙载说:“野者,诗之美也。”在前人眼中陶诗之“野”乃是一种风格之美。由此可见,陶渊明诗歌的平淡自然风格的突出审美特征就是质朴之美,天真自然。“野”正是其质朴自然,审美趣味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集中体现。
当然,陶渊明诗文的这种尚真之风与他以田园景物为题材,以白描手法为主要描写手段有关,但这些都是尚真、质朴的审美个性和趣味所决定的。陶渊明在创作实践中既接受了老庄之学的“得意忘言”的思辨性,也以艺术界那种“写意传神”为原则。前人论陶诗,大都注意到他作品中的又一大特点:即注重“写意传神”。具体说来,这突出表现在陶诗描写自然景物时,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重意象而不重表象。在陶渊明看来,写意传神就是尚真的美学观点在艺术天地中的呈现。如《归园田居》中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里描写的田园景物的确充满了诗情画意,虽状榆柳桃李,却不敷五颜六;写鸡鸣狗吠,无声态描摹。“远人村”仅以“暧暖”点染,“墟里烟”略加“依依”修饰。然而平淡几笔,把一个平和宁静的村居图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字母大写
总之,诗人以“真”与“实”的人生态度,热烈拥抱世俗生活,在艰辛的田园劳动中获得了精神世界的自由,到了幸福悠然的生存方式,给后世展现了其精彩无限的人生。这一人生选择,对于物欲横流、价值混乱的当今社会无疑是一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