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作者:陈英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第08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强的人说话明白、得体,文字读得透彻,字句写得畅达。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以诗歌教学为例,阐述培养学生语感的几点看法。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蕴含着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强调了一个字。小学生语言知识储备较少,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方法带领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是极佳的语言材料。如果教师忽略,以讲解为主,学生不仅学得无趣,语感也无法培养。因此,教师要借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二、读准字音,培养语感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对、读通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感的第一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有层次的要求。如让学生拿到一篇新文章先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能力进行自学,克服了依赖教师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读给学习伙伴听。通过学生间的互查互纠,便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读对的要求,初步形成语感。
        三、读出韵律,形成语感
        一首诗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它的语言、节奏、音律都值得学生诵读品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便是语感。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引用歌词,这也是语感的体现。要真正让学生将语感内化于心,教师要让学生用感知语言的。对于小学生,有一种美是最直接的,不需要分析的,那就是韵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明白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在于
平仄的配合、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
        《青松》一诗为五言绝句,它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大雪//青松,青松//且直。要知//高洁,待到//化时。笔者先后通过两次范读,让学生听出朗读时的停顿,再感受语句间声音的加重、延长变化,并用相应的符号标出,这两次朗读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古诗可以读得这么美。学生根据符号,读出节奏,古诗的音律美便在心中滋养开来。
        古诗的读法有很多,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手读、唱诗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可以读出诗的美,还可以读得好玩。在朗朗上口的读诗中,学生的语感逐渐形成。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在课后玩跳橡皮筋、拍手的游戏的时候,也可以用诗作词,感受韵律。
        四、读中感悟,增强语感
        克罗齐说: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关于松的古诗小学生也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的语感。形象和意蕴这两个高深的东西怎样才能呈现出可触摸、可言语的形态呢?还是通过。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读的诗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大雪压青松,青
松挺且直。其中一组学生的表演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扮作青松,伸直双臂,一个学生把书本当作大雪,作状,边加书本边读大雪压青松,其中字读得尤为有力,扮作青松的学生接青松挺且直,读得铿锵有力。通过一演一读,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五、读背古诗,加深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了前面的,学生就会对古诗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对诗中意蕴的喜爱。古诗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仅靠教师逐字讲解古诗来学习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的诵读,让学生把古诗文读出花样来,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加手势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读、背诵等。学生在中能感受诗词的乐趣,感悟诗词的深度,在中能品味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江西省靖安县宝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