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的故事四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辨是非的故事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辨是非的故事1  人生是需要引领的,没有正确的引领,我们就会误入歧途,走出不规则的人生。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接触了一些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叫作“寓言”,正是这些故事引领我们步入人生,让我们学会明辨是非,让我们健康成长。下面就说说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九个历史故事,这九个故事,我们终生难忘。
  1、刻舟求剑。二、三年级学的一个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
变通。
  2、坐井观天。一、二年级学的一则寓言故事,意思指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曹冲称象。一、二年级学的一则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故事主旨: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4、拔苗助长。二年级学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守株待兔。二年级学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主要批评狭隘的个人经验的思想方法,告诉我们:全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事实的变化。
  6、狐假虎威。二年级学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7、南辕北辙。二、三年级学的一则成语寓言故事,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8、掩耳盗铃。三年级学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自欺欺人。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9、自相矛盾。六年级学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明辨是非的故事2  伊索寓言里面有一篇故事叫《人与宙斯》。传说神最先创造的是动物,赏赐给他们的有的是力量,有的是速度,有的是翅膀。而在创造人时,人却裸露着身体,一无所有。
  人对神说:“你就不给我一点赏赐吗”宙斯说:“你难道没见到赐予你的礼物那才是最大的礼物。因为你有思想,思想不论赋于神或人都是有力的,而且将比所有力量更有力,比最快的速度更快。”
  人这才感觉到神赐于自己的礼物是最珍贵的,并向神表示敬意,很感激地离去。修身养性,思想是神给人最大的赏赐,是最特别的礼物,思想也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最显著标志。
  寓意;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是有思想和创造力的,而动物们没有。因此,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智慧营造更舒适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和动物、植物一起更好地生活在这个蓝的星球上。
明辨是非的故事3  战国时期,齐国曾经发兵讨伐燕国,燕昭王即位后,想讨伐齐国,报仇雪耻。能言善辩的说客苏秦猜透了燕王的心思,乘机说服燕昭王出兵讨伐齐国。
  苏秦在战国时期是一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个口才极好的说客。他曾经说服六个国家的君主,同心抗秦,并且还身挂六个国家的相印,也就是说他是六个国家的宰相。
  他对燕昭王说:“现在齐国对西方的卫国用兵,对南方的楚国用兵,已经疲惫不堪了。大王如果现在发兵,齐军就会被打败,河间地区就可以夺取过来,也可以一雪前耻。”
  燕昭王说:“我任命先生为上卿官职,送给你一百辆马车,先生凭借这种身份地位到齐国去游说,为我们燕国施展反间计,怎么样”
  苏秦说:“大王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侍奉大王,难道是为了上卿官职和百辆马车吗我是出于对大王的忠信啊!然而我恐怕因为对大王的忠信,反而被大王身边的人怪罪啊!”
  燕昭王说:“这不可能吧哪有人臣对君主尽心竭力而被降罪的呢”
  苏秦怕燕昭王对自己游说齐王有后顾之忧,就给燕昭王讲述了一则《小妾挨打》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人到外地去做官,三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与别人勾搭成奸。
  有一天,她收到一封信,是他丈夫写的:我前段时间申请回本州为刺史,昨天上面的公文下来了,已经正式批准我回家乡为官。现在正在办理交接手续,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到时候,咱们就永远在一起了,怎么样是不是很高兴
  收到信后,妻子很害怕,也对这位官员的妻子说:“你的丈夫就要回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那个妻子说:“你不要担忧,我已经准备好毒酒了,正等他回来喝呢。”
  过了几天,她的丈夫果然回家了。狠毒的妻子命令小妾赶快把准备好的酒拿来,给丈夫接风洗尘。小妾知道这是一壶毒酒,端着酒壶走到半道就站住了。她想,我如果把这壶酒给丈夫喝了,就会药死丈夫;如果把这种事告诉给丈夫,就要被主妇驱逐出家门。这样做也不行,那样做也不可,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她想来想去,就假装跌倒在地,把毒酒全都洒在了地上。
  妻子对丈夫说:“因为你远道回来,我特意为你准备了一壶美酒。这个没用的小妾跌倒在半路上,把美酒给洒光了。”
  丈夫并不知道其中的详情,就把小妾捆起来打了一顿。可怜的小妾因为对丈夫忠心,却得到了如此的下场。
  【小故事的启迪】千人千面,忠奸难辨。做人,尤其是掌权者,应慎重辨察忠奸,查明是
非曲直。
明辨是非的故事4  宋鱼水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偏僻的小乡村。1989年,她作为第一个法律系的本科毕业生走进了海淀法院的大门,实现了自己当一名法官的夙愿。
  作为一名法官,宋鱼水考虑的是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注重的是案件审理后的社会效果。她肩担正义的天平、一心为民的情怀,以及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努力做一名勤勉与正直的法官。宋鱼水认为:法律是公正和善良的艺术。唯有如此,才能让当事人接近你,与你沟通,接受你的观点。“能坐下来,能听进去”,“宽容、理解、耐心和尊重”是宋鱼水在审判实践中练就的职业品格。
  一家电子租赁公司,经宋鱼水的手打过两场官司,一胜一败。他们第三次打官司时,正巧还是宋鱼水承办。判决后,这家租赁公司有些难以接受。代理人拿着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到宋鱼水询问,宋鱼水一条一条地解释,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临走时,这位代理人说:“在你这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了,还真是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两天后,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海淀法院:“辨法析理,胜败皆服”。
  宋鱼水从事审判工作的十几年里,正是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在办案中她注意把握国家政策,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注重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
  1997年前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四环路以内淘汰所有“面的”汽车。一时间,几乎所有出租公司都向司机提出解除合同、收回车辆进行更新的要求。出租车是这些司机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他们纷纷要求补偿。一些司机还为此上访、静坐、围堵交通。有的到法院告了状,成为当时的一个社会热点。宋鱼水迅速了解案件背景、性质、特点,她认为,此案事关首都稳定,不能草率,不能延误。她及时传唤双方进行调解。最后,多数司机与公司达成了协议,个别未达成协议的,及时进行了判决。那些观望的公司和司机,也都依照法院裁判的原则,自行解决了纠纷。出租公司很快恢复了经营,司机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