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古诗原文赏析优秀8篇
古诗简介 篇一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dui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二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歌颂祖国的古诗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大意
  这首乐府诗描写边塞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断,寥寥数笔,即写出一次夜袭战的过程、将士们的勇武和取得胜利的豪情——大漠之上,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日昏暗,军情紧迫,战士们迎着朔风,半卷红旗,迅猛出击;
  前军在洮河北夜战末归,后军增援,刚刚开拔,前军捷报已到:一夜奋战,击溃敌军主力,生擒敌酋。一场夜战写得有始有终,有声有,大处落墨,声情激昂,精炼传神,艺术形象完整,不愧为佳作。
过程与方法: 篇三
  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从军行》原文及赏析 篇四
  从军行二首·其一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此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卫将军骠骑列传》)
  事件:“大将军出战”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入漠北。
  环境:“白日暗榆关”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战法:“三面黄金甲”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合围单于,趁风起时反击。
  战果:“单于破胆还”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从军行的赏析译文 篇五
  佚名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
关隘。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呢?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从军行·其六》 篇六
  王昌龄(唐)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唐 篇七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
  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⑸,
  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
  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⑻,
  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
  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⑿,
  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
  大漠风尘日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⒂,
  已报生擒吐谷(yu)浑⒃。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⒄,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
  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⒆,
  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
  马踏深山不见踪。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⑽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⑾龙荒:荒原。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
  ⒄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⒅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⒆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⒇烽:指烽火台。
  【译文】
  【其一】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
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其二】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其三】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发黄,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其四】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其五】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其六】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敌人的老巢。
  【其七】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
  【赏析】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原文及赏析 篇八
  从军行
  张玉娘〔宋代〕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