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手抄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聘目格。”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因此,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形成的阶段。是儿童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宾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从小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卫生管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个人来讲,使你终生受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许多好习惯都尚未成型,好象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没有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趁虚而入。到那时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正因为如此,养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点之一。
1、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①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②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循序渐进 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
  低年级: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中年级:勤换衣服洗澡,红领巾整洁,学具整齐,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
  高年级: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勤剪指甲,服装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具整齐,学会整理房间。
3、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之前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经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阵地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一系列讲卫生的主题宣传、体验活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习惯。
1、通过宣讲 提高认识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设立监督岗监督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进行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 每周进行一次卫生专题广播,内容含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防近视、防龋齿等。 利用广播站闭路电视在校会时间播放专题录像片《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预防龋齿》、《
刷牙的正确方法》,并组织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观看《青春期卫生教育》录像片。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②学校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③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
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教育中,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