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检测题(五)
作者:邱员太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23期
作者:邱员太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23期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答题。(6分)
A.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pì()喻,比赛机智才能。
B.符送来了,就帖在堂屋的门楣()上。
C.特别出的是那种合zhé()押韵的吆喝。
D.可是叫我到那儿去真正的家醅()呢?
(1)根据注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2分)
(2)出句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3)解释下列词语。(2分)
即物起兴:虎有关的吉祥发财成语
家醅:
2.将下列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注意句子的连贯,可适当调整语序),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①民间文学是简练的语言艺术。
②民间文学是世代口耳相传的通俗语言艺术。
③民间文学是在众中广泛流传的语言艺术。
3.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近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也是拜年的主题、核心。
②可以说,中国人凭借着新年中的各种拜年仪式,建立了友谊,增强了互信,完成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③从这个意义上说,拜年的现实意义集中地体现在调适人际关系方面。
④拜年说的话、送的礼,甚至吃的东西,无不体现出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⑤此时人们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对过往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摩擦、不悦等,多会采
取一种宽容、化解的态度。
A.④①③⑤②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D.①②④⑤③
5.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兔年说兔”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9分)
(1)有关兔子的成语典故和民间俗语很多,请分别写出两个成语和俗语。(3分)
(2)每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喜欢用短信传情。兔年,大家特别喜欢在祝福短信中带一个“兔”字,请你也制作这样一条短信。(15字左右)(3分)
(3)下面的材料都和兔文化有关,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在山西古代的窗花剪纸中有“玉兔闹白菜”的纹样,当地有这种说法:玉兔喻子,白菜取“百”音,谐连成“百子”的隐喻。此纹样名称中以一个极平常的“闹”字,暗示着极其古老的崇月繁衍母题,月中的兔子来到凡间,比喻多子。
材料二:月兔在河北、山东称兔儿爷、兔儿奶奶、长耳定光仙。其装扮在清代后则是这样:头戴金盔,身着红战袍,手拿臼和杵,骑着神兽(虎、白麟、鹿不一)。同月宫玉兔比,兔儿爷已是神兽之王。每到中秋之夜,民宅的中堂之上便会供奉兔儿爷的泥塑雕像,以保佑家人健康。兔神居家入俗神格(神灵的力量核心)提高,形象社会化,表明崇月文化中的生存母题在民间备受重视。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8分)
[甲]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
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的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A就中最当行出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节选自《云南的歌会》)
[乙]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节选自《春酒》)
6.[甲][乙]两文开头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分别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7.阅读[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分析两句中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8.阅读[甲]文,说说“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3分)
9.阅读[乙]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乡吃“十二碟”的习俗。(3分)
10.[甲][乙]两文在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9分)
茶味
□杜爱民
喝茶这样寻常的事,如今在我的生活里已经不能完全或缺。这大约是工作之后逐渐养成的习惯,于不经意间慢慢有了茶瘾。
我已记不清早先喝茶的情形,就像是赶夜路的人,天明之后忘记了来路。这也使茶的意味中多了一层永不可得的气息,似乎口中的清味还导引着另一种潜隐的业已消散的东西,像是味中之味。
茶就是这么奇妙。
我独自在家里喝茶是没有讲究的,也不在意品级是否名贵,只是在朋友相聚时,才偶尔
见识过茶饮的门道,也品尝过上好的名品,这些对我都是难得的经历,也给了我乐趣。但是,真正无法割舍的还是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用度,成为我生活本身的构成。长久形成的喝茶习惯,也让我不敢轻视和懈怠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
我已人到中年。年轻时有过荒唐的想法,也做过错事,对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常常是由茶来相伴的,其中的滋味也是伴着茶吞进肚里的。若是无茶,怕是无法与自己的内心达成谅解,也不能够消弭对自己的自责和愁苦。许多时候是半杯喝剩下的隔夜茶,叫我的心绪获得了安宁,让我有耐性在时间之中静静守候。我深知自己生活里有许多的无奈,促使我不得不去做好些事情,长此以往,最终便形成了惯性。而饮茶是在不觉中与我相伴的,并且暗自在着因惯性而生的痛,就像是一台心理和情绪的制衡器。
我不是一个对生活有太多奢求的人。到了我这样的年纪,生命更多呈现出的是减法的过程。有些东西已不必要苛求了;有些既有的想法,也该丢掉了。唯一值得保留的还是那一点对于生命的最初记忆,和童年对于幸福的亲身感受,它们都像茶的意味一样切合实际,在身体的感受中那么牢靠而又不可更改。
我信任茶味带给我的简单平凡的感受,在对茶味的感知里,身体对平常重复的生命节律似乎也有了觉察。我感到了自己心的朝向,不再是身不由己的浮动,像是在时间之中来把生命的椅子牢牢坐定。
有了饮茶的习惯,并不意味着好或坏,在茶味之中不可能获得想要的具体承诺。知茶懂茶的人并不奢求能使自己延年益寿。茶有更深的意味,就像时间永久的重复,让人能够看见和感受得到,却永远无法说出。
喝茶是寻常的事。很多时候,人们就是靠这些惯常的事物支撑和维系生活,茶在这中间让日常生活变得意味深长。假若没有茶,古代的高士还能拿什么来与生活中持续的简淡的感受,相互对应契合呢?在类比中寻求心绪的对应物,完成一种自然的转换,形成托物寄情的过程,精神在现实里才可有所依托。
茶还是一个更为隐匿的角。褐的液体流经身体,就像时间的穿过,没有向度。它承接身体之外的经验,又在身体之中启悟未曾有过的感知。正是茶在身体与生命的交叉点上,激发对身体感应的重新思考,使思考本身像事件一样展开,澄入绵密的空寂。
茶味的奇特效应更像是文化的产物,而非自然的属性。它的苦涩、浓淡与香醇,被赋予了它自身构成元素之外的许多东西。在与情境心绪交相辉映的过程中,它增值的效应还生产出新的东西。这既不造成时序的倒错,也不导致理性的位移,而是不断形成对常识的重复。
在重复中,关于茶味,我个人能说的,只是沉默。
(选自《散文》2009年第2期)
11.作者说“茶就是这么奇妙”,你认为妙在哪里?(4分)
12.“到了我这样的年纪,生命更多呈现出的是减法的过程。”这句话中“减法”一词的含义可用文中的哪一句话作解释?(3分)
13.茶对“我”来说为什么无法割舍?(4分)
14.为什么喝茶这么平常的事,在作者看来却成为“生活里已经不能完全或缺”的事情?(4分)
15.喝茶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三、作文(40分)
16.请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