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以云雀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逐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浪漫主义诗歌,对这种诗歌的特点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如何深入分析和鉴赏浪漫主义诗歌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2. 教材分析:《致云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一首经典的浪漫主义诗歌,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加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
  1.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的语言,把握其节奏和韵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浪漫情诗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
  3. 合作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云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云雀有什么特点?你对云雀有什么感受?
(二)作者简介
教师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风格,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做好铺垫。
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 年 8 月 4 日—1822 年 7 月 8 日),英国著
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生于苏塞克斯郡一个贵族家庭,1810 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811 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而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 年,诗人因为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和《告爱尔兰人民书》而被捕,被判无期徒刑,后改为。1818 年迁居意大利,同年完成了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9 年与诗人拜伦相识,1822 年共同完成了《唐·璜》。1822 年 7 月 8 日,诗人外出狩猎时遭遇暴风雨,溺水身亡,年仅 29 岁。
雪莱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真挚、热情,充满了对自由、民主和人类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等。他的诗歌不仅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
  1. 教师播放诗歌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致云雀》是雪莱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共 21 节,每节都以“致云雀”为开头,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向往。
在诗中,云雀被描绘成一只自由、高傲、美丽的鸟儿,它翱翔在天空中,歌唱着美好的生活和自由的精神。云雀的歌声是诗人心中最美妙的音乐,它能够消除痛苦和忧伤,带来希望和欢乐。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向往,认为这些理念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
《致云雀》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向往。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由、高傲、美丽的追求,认为只有在自由、平等、博爱的环境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和呼吁,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向往。
总之,《致云雀》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彩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对当时的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细节探究
  1. 教师带领学生逐节解读诗歌,分析每一节的内容和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和云雀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2.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艺术特,如运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及运用云雀的形象和声音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在思想内涵方面,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这些思想内涵不仅在当时具有先进性,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特方面,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将云雀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此外,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感,读起来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升华
  1.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强调诗歌所表达的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力量,并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赏析文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朗读、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雪莱的《致云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深入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我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听诗歌的
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让他们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分析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在讨论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欣赏诗歌,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多重魅力。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