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经典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1
  谈到美国文学,当然不能不提马克·吐温,这位19世纪小说家的幽默是如此让人印象深刻。提到马克·吐温,自然不能不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儿童惊险小说的讽刺是这样让人拍案叫绝。
  作为译者,张友松先生把马克·吐温口语化的文字风格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这个译本就仿佛是在听一个顽童津津有味地描述他的所见所闻。作为读者,我饶有兴致地读完了这个近300页的故事,掩卷回味时,不禁想对故事中的妙笔和败笔品评一番。
  哈克是整部历险记的主人公,虽然他离传统概念中的好孩子相去甚远,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喜欢他。如果你问我马克·吐温在《哈克·费恩》中塑造的精妙之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哈克!哈克的形象让我为之动容,尤其是哈克对待黑人吉姆的方式。
  哈克撒谎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方式。他通过撒谎保护自己、保护朋友。因为他随机应变的撒谎本领,他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例如,当哈克遇到搜寻黑奴
白人时,他从容地编造了一个谎言,把吉姆说成是患了天花病的他的父亲,结果让搜寻者退避三舍。看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哈克真是巧舌如簧,而在他伶俐的口齿背后,我看到的是哈克的善良、机智、勇敢。
  作为白人,哈克深受种族观念的影响,他认为“你想教会一个黑人讲道理,那可真没办法”。(P77)(书中还有多处体现出哈克对于黑人的偏见)。然而哈克对吉姆这个黑人却有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哈克“相信他惦记着家里人,也是跟白种人一样的。”(P153)在哈克眼中,吉姆是一个勤劳、无私的好人,他把吉姆当朋友看待。当他捉弄了吉姆后,他鼓起勇气向吉姆低头认罪,而且他“一辈子也没有为这件事情后悔过。”(P84)他是这样在乎吉姆的感受。当哈克准备写信给吉姆的主人华森小,告知黑奴吉姆逃亡的下落时,他犹豫了,他想起与吉姆同欢笑、共患难的情景,最终友谊战胜了偏见,哈克撕掉了举报信,对自己说:“好吧,那么,下地狱就下地狱吧。”(P212)在哈克以及他同时代白人的思想观念中,帮助黑奴逃跑是要“下地狱”的事情,但他仍旧义无反顾地这样做了。
  哈克是一个不羁的少年,他无法忍受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愿接受枯燥虚伪的教化,毅然给自己制造被人谋杀身亡的假象,去追寻自由的生活,即使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他也从未退缩和放弃。这样一种追梦的勇气应该也是哈克成为全书之精妙的原因吧。
  如果要说《哈克·费恩》中的败笔,我认为是最后十章中对汤姆·索亚营救黑奴吉姆荒唐行为的描写。汤姆营救吉姆不是出于对吉姆的同情和理解,而是把吉姆当成他“伟大”冒险游戏中的一个道具;汤姆营救吉姆不需要承受种族观念的内心煎熬,他早就知道自己放走吉姆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在这最后十章的故事中,汤姆·索亚的形象喧宾夺主了,吉姆沦为了逆来顺受的玩偶,哈克成为了言听计从的同谋。吉姆和哈克强大的自我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果敢的主见都被汤姆·索亚这个顽童所导演的“了不起”的营救计划所淹没了!
  最终,吉姆没有被绞死,原因是他的主人华森小出于慈悲和怜悯,在遗嘱中恢复了他的自由。而吉姆在逃亡过程中之所以能够逢凶化吉,也是因为哈克等少数几个白人的友爱和保护。吉姆作为反抗种族歧视的代表,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的勇气,但他的胜利却几乎是凭了运气!在那样种族歧视盛行的时代,其它黑奴能像吉姆一样好运吗?单凭少数白人的善良能彻底改变黑人的处境吗?虽然吉姆最终自由了,但这只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不是所有黑人的胜利。
  从吉姆获得自由的情节设置来看,马克·吐温的确对种族歧视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但遗憾的是,他把解放黑奴的希望寄托在人道主义上,而不是健全的法制建设和黑人自强不息的斗争
精神。这样的思想局限性无疑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最大的败笔。不过至少——马克·吐温是敢于挑战世俗的,能够在那样的时代写出这种惊世骇俗的故事,就足见马克·吐温的高尚和不凡了。汤姆索亚读后感
  最后,愿种族歧视像恐龙灭绝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愿世界上各个角落的青少年,不论生长在怎样的国度和家庭,都能像哈克一样,追求正义和友善,向着自己的梦快乐而勇敢地前行!
 
 
经典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2
  这段时间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值得每个人去细细体会。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国王"和"公爵"冒充遗产继承人,骗取了彼得留下的巨额遗产,彼得的
三个侄女玛丽·简三妹却对财产将骗子们洗劫的事毫不知情。在那相处的日子里,善良而有教养的三妹唤起了哈克的良心,他不忍心看到三妹被骗子欺负,于是决定出手帮助她们对付骗子,他悄悄溜进了"国王"和"公爵"的房间,千方百计偷出了金币,并将钱袋藏在了彼得的棺材里,尽管哈克知道把实话和盘托出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但他觉得说实话要比说谎话好的多,所以他便将事情的真相全部都告诉了玛丽·简并想出彻底摆脱两个大骗子的方法,帮助玛丽·简三妹夺回了遗产。
  从中让我认识了敢于追求自由,用善良,正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哈克;勤劳朴实,热情诚恳,对朋友忠心耿耿的吉姆;聪明伶俐,敢于探险,热爱幻想的汤姆。
  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他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最杰出的一部。海明威曾评价道: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在哈克的历险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他追求自由的勇者姿态,还有他身上闪烁着的纯洁善良的美德之光。在朝夕相处中,哈克与吉姆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真心地帮助吉姆
掩藏身份,不辞辛苦的帮助吉姆逃往自由之地,而且面对吉姆对她的照顾,他充满感动和感激之情,并发誓一定要帮助吉姆实现自由,在吉姆被骗子卖掉之后,只身前往费尔普斯家营救,在明知自己面临很大风险的情况下,他依然决定这么做。哈克身上的这种勇敢和善良,还有他对朋友的忠诚和关爱,读来令人动容。
  读好书如交益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令人受益终生。
 
经典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3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故事情节紧接《汤姆索亚历险记》其后,该故事开始于汤姆索亚与费恩发现宝藏,小镇的人开始疯狂挖掘宝藏与哈克贝利芬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开始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之后。当费恩的酒鬼父亲听说费恩有宝藏,二话不说便将费恩从道格拉斯寡妇那里抢回来,并把他关在自己在河边的木屋子里,变相软禁起来。由于受不了道格拉斯家刻板的生活与父亲这边的打骂,哈克贝利芬在一天夜里趁机从家中逃脱,并在河心的小岛上遇见了逃跑的黑奴吉姆,两人为了逃避追捕,乘坐一条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于是费恩的传奇冒险经历也就此展开。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具体创作前后经历了八年。马克吐温于1876年开始写作本书,写到第十六章时搁笔,三年后续写,全书于 1884年夏完成,1885年出版。小说以第十六章的故事为界,小说前后的故事情节稍有偏离。第十六章以前,哈克贝利芬和吉姆打算到俄亥俄河流入密西西比的入河口,然后沿俄亥俄河而上,直到废奴各州。但是在第十六章时,作者安排两人错过了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被迫延长,显然作者是处以对密西西比河的热爱,而一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作者对过去童年有趣生活的回忆一样,《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也是作者对密西西比河水手经历与对沿途风景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作者才故意不不让费恩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是欣赏密西西比河沿路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 作者熟悉所有的这些细节,就像艾略特说的那样,意象来自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种意象屡屡出现,充满感情。
  相较于汤姆索亚,费恩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费恩从小独自一人生活,母亲去世,父亲不管他,这使他养成了喜欢无拘无束的天性,造就了他不会逆来顺受的性格,所以他会因为待在寡妇家里不痛快而选择逃离了生活条件优越的寡妇家,他会因为在父亲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温暖而选择离开自己的父亲,又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反叛,他结识了逃亡的黑人奴隶,并与他相伴,成为最好的朋友,并在密西西比河上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费恩的举
动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出一个孩子的心性,但他也心思缜密,比如在跑向孤岛决定当海盗时,他戴上了食物与猎,这是为了迎接他的好朋友汤姆索亚,让远道而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用挨饿,在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奇招脱险,比如在密西西比河与追捕黑人奴隶的猎手斗智斗勇,情节的精彩程度可以让读者拍案叫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