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选段
美文片段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练习4》中“诵读与欣赏”的内容。内容选自清代作家刘鹗的《老残游记》。这段景描写分为两层。第一层写仰视千佛山,风景如画。第二层写俯瞰大明湖,格外光鲜。词句精炼,表达精巧,特别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千佛山和大明湖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全景画面感强。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对《老残游记》可能了解不多,但是对写景的文章并不陌生。此片段带给孩子视觉冲击强,彩的绚丽、湖水的澄澈、渔歌的嘹亮,都可以从文本的朗读中获得。所以孩子在读悟、想象中理解文章容易,但仿写不易。为降低难度,将此次的写作训练点设在“动静结合”上。孩子学习用心表达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时,适当增加画面的动感。让孩子笔下的景鲜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1、读熟片段,理解内容,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悟,体会千佛山和大明湖的优美景。
2、了解此片段的写景方法,能够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活一处景。
教学重点:
对此写景片段内容诵读、理解。
教学难点:
学以致用,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处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古诗,揭示课题。
1、师生对诗,引出写景。
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你们气宇轩昂,定然背了不少诗。
我们来对对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
梅子黄时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请问这几句诗都有何共同之处?
2、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景之美,不仅可以用诗词歌咏,还可以用文章加以描绘。看,这便是清代刘鹗所著的《老残游记》中的一个写景片段。有人知道刘鹗或《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吗?
(简介作者和小说)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读文章,理顺词句。
①自读课文,思考:读完此段,有何感触?(美)
2、检查词语。(美文自有美词在,这些词语谁能读?)
铁公祠千佛山大明湖赵千里数十里
靛青丹枫澄净倒影业已
梵宇僧楼苍松翠柏高下相间叹赏不绝
3、齐读全文
三、再读文章,用心体悟。
1、边读边画,试写批注。
人融景中,景方活;词入文中,文方美。文中的景到底美在哪儿?放声读,用心悟!出打动你的句子,写上批注,读出韵味。
2、学生汇报,相机小结。
①美在彩
②美在词精
③美在修辞
④美在动静结合
3、齐读本段,整体领悟
美文,百读不厌。(到了铁公祠前——);
美文,千读不倦。(到了铁公祠前——);
4、整理观察视角,再点“动静结合”。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这段文字都描写了哪两处的风景
呢?
②猜猜看,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视角来观察这两处风景的?
③这两处是如何自然衔接在一起的呢?(是啊!最是最动听
的一声渔唱,最是那最美丽的一“低头”。正在叹赏不绝—
—
)
④读好文,动情思。老师也来小试牛刀,改改文章,看!哪
句好?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得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
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
俯视大明湖,那澄净的湖面如同镜子一般。
小结:一声渔唱,活画景。动静结合,真好文啊!要想景
鲜活,画面需流动啊!我们怎么样能让一处自然风景动起
来呢?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四、欣赏名篇,仿写片段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动物)
2、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
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
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
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郁达夫《烟影》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老舍《济南的冬天》
4、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
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的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的彩虹.(风)
还可以借助什么,让画面动起来?(雪、人、雨等)
5、光学不练假把式。你能写一处自然风景并运用到“动静结
合”的手法吗?如果,你一时想不起,可以参考这两幅图。看图,仿写一个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观片段。(夏荷、峰)
五、点评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世间青山碧水,风霜雪月,皆是自成风景。如何将眼中所见,化形文字,跃然纸上,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我们谦虚勤奋,潜心观察,定能像刘鹗一样,用不休的文字填白自己走过的脚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