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灾害天气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
作者:苏芬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8年第01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1961—2010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州多发的干旱、连阴雨、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积极开展人影天气作业并组建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加大灾害防范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防御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灾害;干旱;连阴雨;海南州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ki.1673-890x.2018.03.064
        在全球气温快速升高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更是多发,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还严重威胁了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据相关数据统计,1970—2012年期间,全球一共出现干旱、高温、暴雨等灾害性天气8 835次,累计造成194万人死亡,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4万亿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干旱、高温、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灾害
性天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海南州多发的干旱、连阴雨、极端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科学防灾减灾、促进海南州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海南州地处青海东部地区,位于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部连接海东地区与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临近果洛藏族自治州,西部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相互接壤,北部与海北藏族自治州隔湖相望。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且以山地为主[1]。海南州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该州年平均温度为1.87.6 ℃,年平均降水量253418 mm,年平均日照时间2 665.82 913.1 h,气候表现出光温充足、雨量充沛等特点。受到该地区气候与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该地区干旱、高温、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2]
        1.2 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海南州共和、同德、贵德、贵南、兴海5个站1961—2010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青海省气象灾害标准DB 63/T372-2001,高温热寒指标:日最高气
        ≥30 ℃,并且持续时间3 d以上;暴雨以日降雨量不小于25.0 mm为标准[3]
        1.3 方法描述天气的谚语
        1.3.1 气候倾向率及线性变化趋势
        分析灾害性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时使用相关系数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用x=a+btt=123...n来表示,其中t代表时间。当b0时,代表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通常情况下以10年为一个单位对气象因子的变化速率进行描述。
        1.3.2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对气象观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海南州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2.1 干旱
        2.1.1 春季干旱
        从图1可以看出,1961—2010年,海南州春旱平均出现了14次,其中贵南出现了16次,次数最多,同德出现了11次,为最少的地区;从年际变化情况看,20世纪80年代春旱出现的次数最少,只有贵德出现了3次,贵南出现了1次,其余地区无春季旱情。70年代出现春旱的次数最多,兴海10年中出现了6年,贵德出现了5次,其余地区均出现了4次。
        2.1.2 夏季干旱
        从图2可以看出,1961—2010年,海南地区夏季干旱平均出现了6次,其中贵德出现了8次,次数最多,同德、贵南和共和均出现了6次,兴海只出现了3次,为最少的地区;从年际变化情况看,20世纪60年代夏旱出现的次数最多,贵德出现的次数最多为3次,同德为最少,只出现了1次,其他3个县地区均出现了2次。其余年代均出现了1次夏旱。
        2.1.3 春夏连旱
        从图3可以看出,1961—2010年,海南地区春夏季连旱平均出现了6次,其中贵德出现了10次,次数最多,兴海、共和均出现了6次,贵南出现了4次,同德只出现了2次,为最少
的地区;从年际变化情况看,20世纪60年代春夏连旱出现的次数最多,平均出现了2次。贵德和共和均出现了3次,为最多地区,贵南和兴海均出现了2次,同德没有出现春夏连旱,为最少;20世纪80年代为春夏连旱最少的时期,只有贵德出现了1次春夏连旱。
        2.2 极端高温
        由图4可知,1961—2010年海南州平均高温日数为1.5 d,其中贵德极端高温天气居多,贵南、兴海、同德近50年内并没有出现极端高温天气。2001年、2006年、2010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最多,1963年、1967年、1968年、1980年、1989年、1993年并没有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整体而言,海南州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贵德极端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共和极端高温日数变化趋势相对稳定。
        2.3 暴雨
        海南州年平均出现1.2次暴雨天气,由图5看出,海南州暴雨天气的年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起伏性,即1993年、1989年、1999年、2001年暴雨天气出现的次数较多,其中,贵南近50年来出现暴雨次数最多,为58次,贵德出现暴雨天气的次数最少,为20次。但整体而言,海南州暴雨日数变化特征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
        3 防灾减灾对策
        3.1 加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1)相关气象部门应与当地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同时确保灾害预警信息的通畅性,并加强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的监管,以保证发布灾害信息的及时性与合法性。2)充分利用手机短信、12121电话、、电子显示屏等设施,以确保气象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民众,进而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争取足够的时间。
        3.2 积极开展人影天气作业并组建灾害应急救援队伍
        1)进一步完善海南州人影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以切实做好人影作业,使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干旱等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技术设备,增强其应对各种气象灾害的能力。3)车站、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应当明确应急联系人,并对其开展定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以确保在气象灾害来临时能够高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为民众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3.3 加大灾害防范力度
        气象部门应积极做好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对该地区多发气象灾害的种类、特征及影响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做好灾害分析评估工作。以灾害多发区域、灾害分布状况等为依据建立灾害风险区划,以确保有针对性的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另外,各部门还应依据实际情况建设与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水库等,使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3.4 建立健全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针对本地区多发的气象灾害的种类、发生机理、科学防范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增强灾害科技支撑能力。还要加大在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将灾害防御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使各个部门与行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灾害防御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在灾害预警监测、灾害救助等领域的投入,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金红,丁生祥,郭连云.50年青海海南地区灾害性天气事件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4):258-263.
        [2] 易志学,王长金,吴廷兴.黎平县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以及防御对策浅析[J].贵州气象,2010342):18-19.
        [3] 董宁,王新友,王晓默.济宁市东部山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132):9-12.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