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原文简单翻译
饮酒原文简单翻译
陶渊明(约372前后—427),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其诗平淡自然而醇厚味浓,是“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饮酒(二十首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
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十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1]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前有序文,由序文知,这组诗是诗
人辞官回家、隐居田园不久的秋冬夜晚酒后所作,故总题《饮酒》。这是其中第五首。
[2]结庐:盖建房屋。结:构筑,建造。庐,简陋的房屋。这里
指诗人的住所。
[3]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
[4]远:远远地隔绝。这里指平和的心态。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自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始,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对他亦十分赞赏,“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
玄”(唐·白居易《题浔阳楼》);宋代评价更高,大文学家苏轼酷爱
陶诗,认为陶渊明的诗在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杜甫之上;南宋的
真德秀将陶诗与《诗经》、《楚辞》并列,认为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元明清等各代对陶诗大多推崇备至,甚至认为是“宇宙间第一
好诗”(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位田园诗人,他以冲淡洒脱的笔触,自然、平和的心境,为我们
绘制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图画,语言朴实无华,境界高远
幽邃,诗意空灵安谧,洋溢着一股恬静闲雅之气。
《饮酒》,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共二十首。诗前有序,说明作诗的缘起。
组诗中虽然只有九篇直接写到酒,但所有各篇都是诗人酒后抒发情怀,故总题为《饮酒》。清代文人方东树说得很正确:“亦是杂诗……借饮酒为题耳,非咏饮酒也。”这一篇是其中的第五首,是
最优美、也是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名篇。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淡淡地说出:自己的住所虽然也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之中,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和世俗的纷扰。
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最核心的第四句诗“心远地自偏”顺势推出,即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平和与宁静。这四句诗,从第一句说事、第
二句转折、第三句发问、第四句作答,势同流水,一气呵成,又构
思缜密,结构严谨,阐明了诗人的心理与崇尚。陶渊明酷爱自然,
崇尚自然,并身体力行回归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归园田居》之一)。在他看来,人的生命原来就是自然的一
部分,除了在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以外,更重要、更本质的是直接
面对大自然,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是多数人由于违背
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无止境的欲望,于是虚伪矫饰、倾轧竞斗,
得则喜、失则忧,使得人生充满了焦虑和矛盾、缺损和痛苦。完美
的生命形态应该是复归自然,才能使人生得到本质意义上的.实现。
诗人在这里所说的“车马喧”,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门庭若市导致
的车马的喧闹,而是喻指社会的喧嚣和人世的纷扰。而“心远”的“远”,就是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这一切世俗利害的超脱
与淡然。正因为有这样的“心远”,不受尘俗烦扰,俗话说“大隐
隐于市”,所居之处就会僻静而安宁,心态就会平静而闲适,身心
就会陶然而自乐。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就把自己的这些哲理的思考,以非常精妙的诗句,通过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的影像表现出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古,人们就视菊花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
凛冽的秋气使百卉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独呈异采,幽香四溢,绚丽灿烂,因此人们尤其文人非常喜爱。陶渊明对菊花更是情
有独钟,诗中常常可以见到菊的身影,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赞美菊花坚
贞秀美的英姿、卓尔不的风貌。诗人在自己的园圃中随手采摘菊花,偶尔抬起头来,无意中目光所见,是面前那静静屹立悠然静穆
的南山(即陶渊明住宅南面的庐山)。
历代文人对这两句诗极为推崇。人恬静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人悠然、山悠然,人与自然融洽地化为一体,情与景会,悠远宁谧,一派天籁,物我皆忘。眼前的景物则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并不着力描写面前南山那些引人入胜的景物,也不写空
中所见的飞鸟矫健凌空的姿态,只是概括地说萦绕山中的岚气日暮
时分更加美好,一鸟儿相亲相爱结伴而归。在陶渊明看来,在
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大自然这种充沛的生意和飞鸟呼朋邀侣结伴归
来的自由与自在,正是诗人心中的向往。陶渊明总是这样概括地描
绘眼中、心中的景物,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
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我融于物,神
与景接,从自然中去领会人生的真意,认为一切应该像大自然一样,而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还人以自然的本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明确地告诉人们,人可以也应该从大自然中去细心地体会人生的真意,去领悟生命的真谛。
在大自然的启发下领会到的理想中的生活意趣,想辩说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道家的庄子曾说过:“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齐物论》)“言者所
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有位现代作家也说:“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不到言词的。”因此,陶渊明这里
的意思是:领会到的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
陶渊明的这组诗题名《饮酒》,这位极其看重志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名士,“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感士不遇赋》),除了前面所说的缘由外,看来仍有深意:一种沉浸于物我两
忘意境中的联想与追求。观照今天,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
心态平和,回归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大千世界一道共奏
一曲和谐的乐章,则也是地球村中现在和将来每一个人的追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