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情感意韵。
饮酒 陶渊明3.研读品味,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陶渊明《饮酒诗序》
2.结合诗序介绍本诗写作背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个性洒脱不羁,为人豪放旷达,对自然无比热爱,因不满当朝统治者的政治腐败,辞官归隐,隐身于偏僻山村,自耕自食自得其乐,时常于醉酒之后赋诗抒写感慨,得诗20首,题名为《饮酒二十首》。课文中选入的是其中第五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隐逸诗人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初读诗歌:
(一)朗读品味诗歌的情感意韵:
①全班自由朗读2次。
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陶渊明的生平简介后同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要求读准字音。
③接下来对照注释翻译诗句,同桌之间相互对译,看谁说得更流畅贴切。
学生同桌间一听一读,老师巡回,并予以朗读技巧的个别指点。再请一位,要求提高。注意节奏、语气。什么节奏?什么语气?
(二)研读品味,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1、这首诗歌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出诗句回答?
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能否将“见”改为“望”?
学生讨论,总结: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更和“悠然”体现的恬淡闲适、洒脱自然的意趣相契合。
3.诗人虽然退隐官场,却依然生活在喧嚣纷繁的俗世中,诗中告诉我们他拥有什么?而没有拥有的是什么?
4.那么“而无车马喧”有何弦外之音,你读懂了吗?
学生谈感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5.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
学生讨论,总结:“心远”。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6.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情感?
学生归纳:悠然!
人为什么“悠然”?按理说每天带月荷锄归的劳作生涯单调、枯燥和疲乏,陶渊明为什么却如此“悠然”?“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学生发表看法,总结:“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7.于是诗人才有这样的感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交流意见: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屏显:诗人从这中悟出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悟出了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悟出了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可贵,悟出了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悟出了直率真挚的品格,悟出了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只有我们进入诗歌的世界,慢慢捕捉信息,我们才真正悟出诗人的感悟。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8.诗题是《饮酒》,而内容却未提一字“酒”,为什么?
归纳:并不是诗人胡乱取了个题目,而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歌咏,并不是在于歌颂酒好,而是酒后所见抒怀。而且这类《饮酒》共20首,都是他归园田后所作。
9.远离官场纷争、隐逸田园的陶渊明在这首《饮酒》抒发了什么情言什么志呢?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的悠闲欣赏,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三、细读品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1.提问:诗中哪些语句在写景,写了哪些景物?
在分析的过程重点落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的赏析。
○1学生讨论交流,总结:5至10句为写景抒怀,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引入这些景物意象,对表现全诗主旨意趣有何作用?
分析总结: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东篱”也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
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残阳夕照、山间暮气、归巢飞鸟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联想。
3.小结:陶渊明置身于这样优美清新恬淡的田园中,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然闲适地抬头欣赏南山美丽的景,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以其高洁之情怀,悠然之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陶然自乐。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4.总结写景的作用: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5.总结本诗的表现技巧: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四、学生背诵《饮酒》
A、一生示范背诵。
B、全体学生尝试背诵。
C、老师提醒学生过手默写,尤其注意关键字“喧”“欲辨”。
(在背诵中结束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