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诗词赏析复习知识点2011

初一语文第15课古诗知识点提纲
2011.12
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出处;诗歌体裁;
二、默写全诗;默写名句;
三、朗读节奏;
四、赏析名句;诗歌主旨;主要内容等;
五、复习做过的练习题:包括名校课堂、课后练习、活页、课堂笔记、考过的试卷等等。
初一古诗词赏析复习知识点
《观沧海
【文学常识】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厦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内容情感】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特】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字句理解】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全是写实景。
名句赏析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虚景)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中考链接】
2007南京: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第2~4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写的是静景。
  答案: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
2.第5~6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中考模拟: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5、对《观沧海》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
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景物与奇特的想像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答案:
1、水波动荡  山岛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    2、B
3、观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