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背景
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觉,学生对端午并不是特别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即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讨论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加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沟通、展现与评价等探究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____年5月开头到6月完毕,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现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学问,可以拓展学问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力量。在端午的欢快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骄傲感。
(二)活动详细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讨论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力量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力量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沟通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沟通力量、相互观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力量、口头表达力量、自我评价力量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端午节的手抄报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讨论,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沟通的乐趣。
(2)增加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喜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学
问的探究心理,鼓舞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预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讨论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绽开争论
听听端午歌谣、观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叙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本钱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绽开剧烈地争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详细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奇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
①端午节详细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奇故事
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送
③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存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依据学生的争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展归纳分类,引导学生依据讨论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寻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设计小课题讨论方案。
①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讨论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以小组为单位,初步争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加者、合的身份参加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沟通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留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要留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预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留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规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2023校园端午节活动方案2
一、相关资料: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一样,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挨次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很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白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