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读书笔记〔精选7篇〕
《北京的春节》读书笔记〔精选7篇〕
关于春节的文章《北京的春节》读书笔记 篇1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风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入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照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聚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北京的春节》读书笔记 篇2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
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先从春节我们要吃的“腊八粥”、“腊八蒜”写起,给文章添加了许多乐趣,把食物描写的非常的到位。还把春节孩子们要干什么事写了出来。放鞭炮是男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春节前几天,大人们都很忙,因为店铺很快就关门,所以必须在春节前把食物准备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们更忙了,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了对联,家家户户都飘着酒肉菜的诱人香味,鞭炮声不断的响起。家家户户的灯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觉,大家都很愿意等新年的钟声响起,等待凌晨烟花的升起。家家户户的喜庆,给春节添加了积分绚丽的彩,让春节更有气氛。过年了,孩子们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们给红包,孩子们还玩鞭炮,这样的喜庆一直持续到春节完毕。
春节,一个喜庆的节日,给中国添加了许多的彩,让传统的中国更红,更绚丽!
《北京的春节》读书笔记 篇3
今天,我仔细阅读了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从中积累了许多关于旧时春节的知识,同时也对春节有了更深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场的,腊八时,各家都会用各种米、豆、干果熬粥,这和我们如今比拟相似。街上会出现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货摊,那时的孩子们喜吃一种用各种干果与蜜饯和成的东西,叫杂拌儿。我想:它应该是薯片、蔬果干之类的吧!老舍先生写道:孩子们还喜欢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这和我们如今的孩子特一样,过年就喜欢放鞭炮和烟花,这多热闹呀!
那时的大人们,忙着给孩子们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如今,每年妈妈都要给我买新衣服过年,我特喜欢。老舍先生说:除夕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连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我们如今可没了这些规矩,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完团聚饭,就急急忙忙地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那时街上的店铺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初六才开张,这和我们如今大不一样了,我在正月初二时和爸爸妈妈逛街,各商店、超市,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全都人满为患,大家都出来
购物、消费,人人脸上喜气洋洋。我最喜欢花灯了,老舍先生道:那时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如今的花灯,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增添了塑料、电动、声控等特,越来越丰富多彩。
你看,北京的春节虽与我们如今有些不同,但那热闹的气氛始终没有改变,人们对迎接美妙的明天都满怀着希望!新年快乐!
《北京的春节》读书笔记 篇4
《北京的春节》这是一篇非常平实的文章,记叙了北京过春节期间的一些日子一些风俗一些事情,反映了作者对于现代生活的一些看法。
我想对于文章内容这里没有必要多讲什么,大致就是表达了一些季节有什么风俗,吃些什么食物,做些什么活动。
全文当中也没有太大道理的阐述,可是我隐约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讲述些什么。我想,作者应该是告诉当代的人们沉浸在繁忙工作当中,不要忘记了生活的乐趣,不要一味地只晓得工作,
应该注意下传统节日的美妙,回味下生活,体会生活的乐趣。
我认为作者抒发的这个道理尤其是说给当今在北京这样大城市当中的人们,不要一步步淡化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的春节本来年味是那么浓,一年当中如此快乐,而如今变得不怎么热闹了,恰恰是人的思想观念有些转变了。而这个转变是否真的是我们要的,还是我们更渴望曾经过春节的那份喜庆呢?作者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答复,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快乐生活,要用心生活,体验其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