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按照西方文艺理论的思想,文学绘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西方强调分界不同,中国传统理论中似乎更强调文学与绘画的同一关系,即“文画互通”,绘画与文学相结合。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文画互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古代有许多画家本身又是文学家、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诗画合一、文画合一,这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文艺现象。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者,就把绘画的彩、光线、远近、构图都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池塘生春草,因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都是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丰子恺曾经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他在《中国画的特——画中有诗》《绘画与文学》《绘画概说》《艺术修养基础》等论文和著作中研究过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指出“中国画大都多量地含着文学的分子”即使是画石、画竹,因为是赞美石的灵秀、竹的清节,也不能说与文学全无关系”。他研究了从两汉直至明清的中国绘画,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尤其是到了宋代,画院的试法就是直接把文学与绘画拉到一起,即“用一句古诗为试题,使画家巧运其才思,描出题目的诗意”。丰子恺立志沟通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给绘画注入丰富的文学因素,他自己也是“文画互通”这一理论的实践者。虽然丰子恺最初是以绘画走上艺术之路,但他在1962
年回顾自己40年文艺生涯时说:“综合来看,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的影响。”至于丰子恺的文学创作受绘画的影响就更加直接,他的漫画思维对其散文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有题材方面的,受绘画关注现实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呈现了生活化的特点,大都取材现实生活的平凡小事及其亲身经历,儿童相、成人相、自然相等无不直接取材于现实。有构思方法上的,丰子恺的漫画注重意义特别、富有意蕴,使得其散文追求立意的鲜明和意味的深长,即“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在形式上,漫画都是简笔,线条自如简洁,散文创作都是小篇幅,语言朴素简练自然。在表现手法上,漫画的写意性、白描、比喻法、夸张法、点晴法、象征法、对比法等,特别是线条的自如简洁和白描在散文中的运用,使得丰氏散文朴实、自然、流畅、简练。
(摘编自虐静爱(丰子恺作品中的文与画》
材料二: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说白了就是一种翻译,是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画成与此内容相近的漫画、唯一的区别:画上题的是古诗词句,而画的都是现代人物,所以称“古诗新画”。把古诗译成画,需要画家了解诗词旨意,还要用简洁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勾画出诗词的意境,看似容易,
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热练的绘画技巧,丰子恺十分重视文学对绘画的影响,认为“漫画是沟通绘画与文学的画种”。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的漫画中。
《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画题化用自宋词人谢逸所作《千秋岁·咏夏景》的最后一句,全词是“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凤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钓淡月天如水。”画家用写实法描写了人去楼空的场景:麻檐下,一道卷起的竹帘,帘外是一弯翻月,桌上一把壶,几个杯。画面景致简单,着墨不多,却意境深远。人世间聚散终有时,良朋散尽,而言犹未尽,茶香尚在。孤寂的夜里空对一弯新月,让人倍感天凉如水。寥寥几笔就把我们带进古典的诗情画意之中,引起无限的遐思。难怪有人说这幅画比诗词本身还富有诗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画题选自宋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全词:“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叙,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画家很喜欢此词最后一句,用画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景。精致的格窗、碧绿的芭蕉、鲜红的樱桃,还有飞舞的蜻蜓和缕缕香烟,经画家巧妙的安排,景致迷人,赏心悦目……
丰子恺创作的古诗新画数量很多,1925年初版的《子恺漫画》第一卷就收了60幅, 1948年民国日报社初版《丰子恺画存》上下两集也收录近60幅,还曾专辑出版过《画中有诗》《古诗新画》等。朱自清很喜欢这类画,他在《子恺漫画》(1925年12月上海《文学周报》社初版)序言中写道:"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摘编自吴浩然《丰子恺的漫画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艺理论认为文学和绘画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严格的界限,而在中国传统理论中强调两者的同一关系
B.绘画与文学相结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谢灵运是把绘画的一些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人
C.丰子恺不仅研究文学与绘画的关系,而且也在绘画与文学创作过程中积极实践“文画互通"这一理论
D.丰子恺散文取材的生活化,构思上追求立意的鲜明和意味的深长,语言的朴素简练等都与他的漫画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画互通”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文艺现象,受传统影响,丰子恺一开始就踏上了“文画互通”的创作之路。
B丰子增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到了宋代,绘画考试以一句古诗为试题。
C.《人散后,一钧新月天如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都是丰子恺践行“漫画是沟通绘画与文学的画种”主张之作。
D.朱自清很喜欢丰子恺创作的古诗新画,认为丰子恺古诗新画创作有诗意,抓住了诗歌的精髓。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文画互通"理论的一项是(3分)
A.王维(江山雪案图卷》所描绘的景物使人联想到他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也有无中".
B.鲁迅小说中对样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借鉴了黑白木刻艺术中简洁、概括等手法。
C.萧红有良好的绘画素养,在其小说创造中以斑斓的彩绘制了一幅辐多彩鲜艳的风景画
D.在创作新闻人物通讯时,可借助小说人物塑造的“写意法”,既简洁又实用,能使人物生动形象。
4,两则材料对丰子恺的绘画和文学创作均有所涉及,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5.下图是丰子恺根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创作的漫画,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谈谈丰子恺漫画是如何用简洁的笔墨勾画出了诗词的意境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初心的模样 王庆高
18岁那年,我接父亲的班来到煤矿当井下工。下井那天,父亲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那是44年前的7月28日,矿领导干部轮流带班下井,那天轮到了我父亲,我父亲带领两千多名矿工下井作业。凌展3点42分,只听得大地隆隆作响,矿井剧烈晃动,霎时一片黑暗。地震了,地震了!不知道是谁喊了起来,接着便是一片慌乱骚动。我父亲立即站到高处大声喊道,同志们别乱动!一切听我指挥!
矿井里经过一阵剧烈晃动之后,渐渐缓和下来。父亲大声喊道,各工作队清点人数!各个工作
队清点了人数,两千名职工一个不少。
这时,父亲对大家喊,各队的队长站出来,共产党员站出来!
不一会儿,各队的队长和共产党员顶着矿灯围在了父亲周围。父亲把队长和党员分成了几个小组:有分头“生命通道”的,有安抚众做思想工作的,有维护秩序的,分工之后,大家分头行动,矿井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个把小时,负责“生命通道”的小组报告说,两个井口全部被堵死。
一些矿工听到后,议论纷纷,恐慌不已,黑晴中又是一阵儿骚动。
父亲听到后,大声安抚大家说,大家不要慌乱!我亲自带人去出井口,请你们耐心等待!
他领着几个队长冒着生命危险,到出井口,出井口地震时遭到破坏,被堵得严严实实。他们又去通风口,通风口也被乱石和泥土堵住,他趴在泥土乱石上静静地体验,隐隐约约感到有凉气流动。他怕自己体验得不准,就叫身边一个有经验的老掘进队长体验。老掘进队长趴着感觉了一会儿,也感觉有凉气在流动,于是父亲对大家说,通风口好像堵得不很严实,动手挖开就有救了。党员干部们先上!
几个队长和党员们爬到了前面,他们用铁继挖,用手搬,挖掘通风口的乱石和泥土,一个个满脸泥水和汗水,浑身是泥,忽然,他们觉得大地又轻微晃动起来,一阵余震,泥流乱石滚动,把父亲和几名党员砸伤了,人们又一阵惊慌骚动。父亲的腿被砸骨折了,党员矿工们要抬他下去,可他坚决不肯,他们挖呀挖呀,挖得手表转了两围,还是没有看到一丝光亮。这时候,矿工们带的干粮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矿工们沉不住气,又惊慌骚动起来,胆小的竟哭了起来。父亲感到责任的重大,两千名矿工鲜活的生命啊,难道我就不能带领他们冲出地狱?叫我怎么向党变代!
父亲责令身边的人把他抬到通风口作业处,他忍着疼痛趴在那仔细听风品气,明显感觉凉气流动加大了。他叫老掘进队长也听了听,老掘进队长感觉也是。父亲脸上露出笑容,蛮有信心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气馁,我们胜利在望了,刚才我们明显感到有凉气流动,这说明离出口不远了,大家继续挖,一定能挖出“生命通道"!
干部、党员和矿工骨干轮流上阵,忍着饥饿,忍着干渴,一块石头一把稀泥,挖着挖着,忽然有一丝光亮透了进来。有光了,有光了!离洞口不远了!一名正在作业的党员喊了起来。紧接着、击鼓传花似的喊了起来。霎时间巷道里的矿工们禁不住都站立起来,热烈地鼓起掌来,不知谁喊道,共产党万岁!万岁!一时间口号声震天动地。
丰子恺散文通风口终于打开了,直径0.7米,高60米,有简易钢筋梯子。只可以一个人一个人往外攀走。“生命通道”挖通后,父亲由同事们搀扶着站起来大声说,听我的命令,现在女同志先走!
女同志一个挨一个攀爬着出去了。
接着父亲又命令,二十岁以下的矿工先走!
年轻的矿工们一个挨一个攀爬出去了。
父亲再次命令,现在五十岁以上的矿工走,接下来三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矿工,依次出去!
还有几名党员和队长围在父亲身边。
父亲命令,党员们走,队长和我最后走!
党员们依次攀爬出去。最后,几个人才把父亲拉出了洞口。
外面,风雨交加,出去的两千名工人们一个也没有离开,每出来一个人,大家都热烈鼓掌一次。当父亲最后一个出来的时候,掌声雷动。
也真是怪,那天回家的路上,天霁云开,雨过天晴,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阳光…
我在井下有意识地盯着干部和党员们的举动,他们都像父亲一样照顾着新下井的矿工。下班升井后,我一直回味着父亲讲的故事,父亲和党员们的形象一直禁绕在我的眼前。
晚上,我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选自《小小说选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接父亲的班”成为一名矿工,接着叙述了父亲给“我"讲的发生在矿井里的既惊心动魄而又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