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
,学写作︵七︶
把一件事情展开详细写,写
具体,写生动,这对很多同学来
说是个难题,而把抽象的心理
动写具体就更难了。心理活动
写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心理活动本身是内隐
的,不是外显的。这种内隐性的
特征,决定了心理活动描写起来
有相当的难度。
第二,绝大多数同学因为阅
读量偏少,写作实践偏少,并不
擅长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还停留
在“两个小孩儿打架”的水
平——
—“写作业时,心里总有两
个小人儿在打架,一个说别写了
去玩吧,另一个说不行,要先把
最重要的事情做完”。
面对这样一个写作难点,我
们不能有畏难心理,而是“明知
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多读
名家名作,多加练习,想办法切实提升心理描写的能力。但面对考场作文,如果自己明明不擅长写心理活动,
还偏偏想突出这一部分,则是典型的以卵击石,肯定不会得高分。
那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呢?不妨向诗圣杜甫学习一下。
一起来看杜甫的这首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763年春天。762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场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纷纷投降。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当时正流落在四川,饱经丧乱之苦的诗人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遂挥笔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被后人评价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因为这首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兴奋心情。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喜欲狂”,一种狂喜的心情跃然纸上。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同学写自己特别开心,或者说表达狂喜,会怎么写呢?可能会说“特别特别高兴”“特别特别开心”“高兴死了”“开心死了”等,这一方面反映出写作语言的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心理描写对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难点。
我们再看杜甫怎么写的呢?
一开篇,杜甫通过“忽传”
写出捷报到来的猝不及防。“初
闻涕泪满衣裳”,收复失地的消
息传来,听闻之后喜极而泣,这
种狂喜体现在神态上。“却看妻
子愁何在”,这里的“却看”是
“回头看”的意思,写他人的反
应,妻子儿女的满面愁云也都
一扫而光。“漫卷”是“胡乱地卷
起”,通过这样一个动作描写,
写出了自己激动不已的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乡。”放歌、纵酒,这样一
些行为都是人在狂喜状态下的
外在表现。“青春”就是“美好的
春天”,明媚的春光烘托出诗人
的美好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
阳向洛阳。”其实这四个地点相
去甚远,但在激动情绪的影响下,空间的距离也因此变短了。
通过简单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并没有停留在重复表现“喜欲狂”这一心理变化上。为了让读者真实感受到这种狂喜的心理,他选择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展现心情变化,通过侧面描写他人的反应、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等等。这样的写作技巧,能够让文章达到极为出的表达效果。
综上,同学们在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时,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少写内隐的、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而重点写外显的、由相应的心理活动引发的神态、动作、语言乃至环境的变化等。因为相比于心理的“深藏不露”,那些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可感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人心。
有关于春天的古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三温润玉
指导教师黄偲奇春节年年都过,可我仍对它充满期盼。
小年过后,家里就热闹起来了。在异国上学的哥哥们都千里迢迢赶了回来,一起聚在爷爷奶奶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男人们将家里的沙发和椅子搬到院子里清洗,女人们揭开床单被罩,统统扔进洗衣机。木地板被重新打上了蜡,玻璃窗被擦得闪闪发亮,整个房间顿时明亮了许多。哥哥们一见面就聚在一起打游戏,没了沙发和椅子,他们就席地而坐,玩得有滋有味。有时还嚷嚷几声,因为赶着贴窗花和对联的妈妈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害得他们输了比赛。我则一个人在屋子里闲逛,东摸摸,西看看,顺便去厨房偷些好吃的打发时间。
到了大年三十,家里都收拾利索了。红红的灯笼挂满了整个屋子,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午饭一过,妈妈就把我们轰进了餐厅,准备迎接全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年夜饭。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一盘盘美味:饺子、面条儿、炒菜等,什么都有。这将是我一年中最“放荡不羁”的一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无所顾忌。大人们开心地聊着天儿,而我们也跟着凑热闹,往自己的酒杯里倒上可乐,假装是红
酒,跟在大人们身后起哄,“干
杯,干杯”地喊着。
饭后,大人们继续聊,我
们小孩子早就待不住了,因为
有更好玩儿的节目——
—放鞭
炮。哥哥们一开始就往院子里
扔了好几个“小”,噼里啪
啦的,吓得小表妹哇哇直叫。
我们总能想出各种新鲜玩法,
比如将好几个鞭炮堆在一起,
上面摆上烟花,制造一个大“”,然后小心翼翼地点燃。一阵阵巨
响后,烟花接连绽放,红的、粉的、黄的,金
灿灿的,绚丽极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制造的大“”失控了,一下子着火了,机灵的表哥赶紧把裤子脱下来,撒了泡尿上去,这才化险为夷。临近零点,大人们才出来,摆出一长串小鞭炮,从屋门口一直延伸到院子门口,点燃后,只见火星闪烁,鞭炮声不绝于耳,新的一年就这样热热闹闹地来了。
我一直都喜欢过年,因为过年那几天的我们无比自由快乐。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一整年都在奔波忙碌,只有春节这段时间放松休息。虽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可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我觉得,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习俗,却是一家人最温馨的事。大概正因为这样,我才格外期待过年吧。
下次春节,快点儿来吧!
忆春节
教师点评
小作者之所以盼望春节,是因为春节
期间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通过具体描
写春节时的各种风俗活动,描写活动中人
物的语言、动作等,小作者间接但很生动地
表达了这种心理感受。
(黄偲奇)
“咱们班唯一的满分……”老师的声音在脑海中远去,我看着面前那个鲜红刺眼的120分,脑子里“嗡”的一声,炸开了。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匆匆借了同学的卷子看了一眼,果然,第十四题我确实写错了。我听见旁边同学笑话我得了满分还借她的卷子,我敷衍说:“没什么。”怎么办?要说吗?用唯一的满分荣誉换取根本没人知道的事实,值得吗?
我不停地纠结:反正是自己查出来的错,其他人又不知道,何必呢?是呀,其实不说也没什么,只不过是一次考试罢了。我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向窗
外看去,试图分散自己的注意
力。我不敢看同学们的脸,不敢看老师
的脸,不敢看黑板上的题,更不敢看手
中那滚烫的卷子。哼,敢骗我们!我仿佛
听见有个声音在大声讽刺我,揭发我自
欺欺人的事实。就连窗外金黄的银杏叶,也像不想看见我一般,纷纷扬扬地洒落。
值得吗?真的值得吗?用诚信替换一个别人没有注意的事实,值得吗?尽管其他人不知道,可你自己不知道吗?你不能成为一个爱慕虚荣、不诚信的人哪!“勿以恶小而为之”,为诚信放弃这份虚假的“荣誉”,我想,应该是值得的!
当我决定说出真相时,羞愧感如潮水般退去,刚才不敢面对的人又变得和蔼可亲,惧怕被发现的错误已不值一提。也许119分没有120分完美,可我却保留了完美的诚信。
当我走出教室,看着阳光下在枝头熠熠生辉的银杏叶,我又回那个胸怀坦荡、不惧阴霾的我。这份问心无愧值得我守护。
值得
教师点评
考试时做错了某道试题,但老师在阅卷过程中没有发现,因此取得了一个好成绩。试卷发下来之后,不论是谁,都会产生矛盾心理,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但如何把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出来则需要写作技巧。本文小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动作、外部环境等来表现心理变化,使得这一变化过程真实生动。
(靳育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二吴彦泓
指导教师靳育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
验中学初三谭天睿指导教师李思瑶
“咚——
—咚——
—咚——
—”,断断续续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楼道里。一个人犹犹豫豫地向一扇木门缓慢地移动着。那就是我。
走到门前,我停了下来,没有直接推门进去,而是站在旁边,心中五味杂陈。“初中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了,如果去练京剧,你就没时间干别的了。”家人的劝告回响在我耳边,我心中的迷茫凝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该怎么做?放弃五年来魂牵梦萦的京剧,还是在这扇门内一遍遍地喊着“哎咿呀”。我抚摸着门,扪心自问。
我的目光渐渐聚焦在门上的图案上。古古香的木纹映着优美的线条,汇成手提战刀的杨令公。用手抚摸这扇门,我似乎披上了战袍,从门口来到了剧场,又在凄美的乐曲声中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驰骋沙场。“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一声激越的唱腔从门后传出来,我抚摸着门的手感受到一阵震动,刻骨铭心的记忆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京剧的美感染着我,让我不再纠结,留下的只有无比坚定的热爱。到京剧的世界中去感受人物的精神与情怀吧!那扇门仿佛对我说。
终于,我伸出了坚定的手,郑重地推开了那扇门。鲜艳的戏袍、古朴的京胡和着奇妙的光影,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那通向京剧艺术的大门,又在校园内缓缓打开。
决定推开那扇门,我就要舍弃很多玩耍的时间,但当京剧的光彩在门后闪耀时,我的心释然了,因为我知道,迎接我的是梨园的曙光。
教师点评
描写推开一扇具体的大门不难,但描
写推开艺术的大门不容易。本文的成功之
处在于把抽象的大门和具体的大门巧妙
结合在一起,通过写推开京剧练功房的大
门,写自己推开京剧艺术的大门。这个过
程中,小作者把内隐的、抽象的心理通过
外显的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详细地表现出
来了。
(李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