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过程中,应试者处于⼀种接受提问与考察,同时⼜要⾃我表现的⾓⾊。这种⾓⾊往往让应试者出现两种极端倾向,或者因过于拘谨⽽表现不⾜,或者因表现过分⽽卖弄做作。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试成绩。应试者的⼼理与⼼理偏差可以归纳为以下⼏个⽅⾯:
1.期望过⾼
有些应试者看社会过于理想化,不能正确估价⾃⼰与周围环境,常常对⾃⼰期望过⾼。在⾯试过程中,这类应试者表现出居功⾃傲、盛⽓凌⼈、⽬空⼀切、舍我其谁的态势。他们⼀般个性鲜明,或某⽅⾯有专长,或过去多受奖励。但期望值过⾼、过于⾃负的应试者往往事与愿违。克服期望过⾼的办法是,有意识地参与社会⽣活,拉近⾃⼰与现实⽣活的距离,提⾼⾃⼰的⾃我评价能⼒与适应社会的能⼒。
2.求全⼼理
⼀⽅⾯,应试者希望⾃⼰选择的⼯作单位待遇⾼,福利好,⼯作舒服;另⼀⽅⾯,⼜希望能专业对⼝,能发挥⾃⼰的特长,能得到领导的重⽤。这种求全⼼理在初出茅庐的⼤学毕业⽣⾝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3.趋同⼼理
指应试者⼀味迎合、顺从主考官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对考官⾔听计从,甚⾄⾔⾏举⽌都愿与主考官保持⼀致。趋同⼼理的根源在于缺乏应有的个性品质。如缺乏⾃信、盲从模仿、⽆主见等。
4.表现⼼理
指应试者主动展⽰⾃我的倾向。表现⼼理强的应试者可能主动与考官握⼿,回答问题时可能抢每件事,⾃我表⽩,⾔语过多等。应试者的适度表现是正常的,但过分表现就可能给主考官留下相反的印象。此类应试者多属外向型性格。
5.负重⼼理
指应试者因对⾯试期望过⾼⽽产⽣的⼼理负担过重的倾向。具体表现为⼼理压⼒⼤,急躁、焦虑、思想不集中,甚⾄出现晕场现象。
6.戒备⼼理
指应试者与主考官之间因彼此陌⽣⽽出现的⼼理上的距离感,具体表现为应试者过于拘谨、防范、疏远、不愿说⼼⾥话等。
7.掩饰⼼理
指应试者企图掩盖⾃⾝缺陷的倾向。表现在回答问题上,⽀吾搪塞、答⾮所问;表现在⾔⾏举⽌上,神⾊不安,抓⽿挠腮,避开主考官视线等。此类应试者或者虚荣⼼较强,或者有明显的缺陷和弱点。
8.怀疑⼼理
指应试者对⾯试过于敏感和多虑倾向。表现为对考官的警惕性,对⾯试过程的敷衍态度以及对⾯试得分过于关注。其原因主要是对⾯试本⾝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或是个性原因,如对⾃⾝能⼒缺乏信⼼,性格内向,顾虑多多等。
9.完善⼼理
⼀个全国性的⼤公司的⽼板说,他之所以拒绝考虑⼀个在各⽅⾯都合格的⾯试者,是因为此君在仪表⽅⾯太注重装饰细节。
“我承认,良好的修饰是必要的”,⽼板解释说,“但是,这个伙计的仪表完美得令⼈望⽽⽣畏。他的⾐着是完美的,他的头发是完美的,他的指甲是完美的,连他的⽛齿也完美⽆缺。他简直是塑造的。我可不希望如此。没有⼈是完美的。”
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即意味着永远的⾃我否定者,因为他永远达不到他为⾃⼰所定的任何⼀个⽬标;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亦意味着不知轻重、不分主次,他会强迫⾃⼰在每⼀个细节上做着过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般的完美主义者只是希望别⼈把他看成是⼀个⽆可挑剔的⼈。他认为,如果在⽇常⼯作中⼈⽼板发现了不完美之处,⾃⼰就会坐失良机。于是,他平时不轻易讲话,开会时坐在后排,尽可能地不引⼈注意,
惟恐⼈他⼈发现⾃⼰的缺点。
⾯试前,完美主义者最愿⼲的,是⾃⼰给⾃⼰制造数不清的想像中的⼼理压⼒;⾯试中,完美主义者会尽量地掩饰、遮盖⾃⼰的不⾜之处,然⽽,却忽略了⾯试的根本⽬的——全⾯⽽准确地展现⾃⼰的优点。⼼理学研究指出,⼀个⼈的缺点必然是越抹越⿊,⼀个⼈的优点则是越擦越亮。
10.恐惧⼼理
(1)⾯试恐惧⼼理的表现形式有:
第⼀,陌⽣恐惧。⼀见陌⽣⼈便脸红、紧张、说不出话,感到浑⾝不⾃在,这便是陌⽣恐惧。其实,别⼈在你的眼⾥是陌⽣的,你在别⼈眼⾥也是陌⽣的,所以⼤可不必恐惧。
第⼆,体恐惧。当你去某单位⼈事部门应聘,⽽办公室⾥有许多⼈时,你发觉众⼈的⽬光都在投向你,便会感到⼀阵紧张,很不⾃在。因为对⽅是⼀⼈,⽽你是单独⼀⼈,⾃然⽽然就产⽣⼀种体恐惧。这时,就应该这样想:我是来应聘的,⽽我各⽅⾯的能⼒⽔平都不错,正是他们理想的⼈选。
第三,⾼位恐惧。当去某单位应聘时,⾯试的主持⼈如果是⾼级领导⼲部,则往往会被他们的赫赫名声吓倒,⼀见⾯就会莫名其妙地紧张和不安,这就是⾼位恐惧。其实,应当这样想:对⽅地位⾼,名声⼤,但他们不是神,地位和头衔不过像⼀个⼈的⾐帽罢了,从⼈格上说,⼈⼈都是平衡的。这样便会增
加⾃⼰的勇⽓,建⽴与对⽅平等的新关系,使⾯试顺利进⾏。
(2)消除恐惧的⽅法:
第⼀,应聘⾯试时的服装,已不是件普通的⾐服,同时也是⼀件保护⼼灵的外套。穿上相应档次的服装,提⾼⾃信⼼。适当提⾼服装档次,穿得整洁⼤⽅,与对⽅建⽴起平等关系,就不会胆怯了。要是穿得太随便,看着对⽅西装⾰履,⾃感相形见绌,就会信⼼不⾜,站在别⼈⾯前,⼼理上就已⽐别⼈低了⼀等。
第⼆,公开说出⾃⼰的紧张,让对⽅帮你放松。当⾯对众⼈或陌⽣⼈感到紧张时,不妨⼲脆说出⾃⼰的感受,⾃嘲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使⾃⼰轻松起来。
第三,亲切有神地与对⽅进⾏⽬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应聘者在与招聘者会见时,要尽量建⽴平等的关系,当觉得⼼理害怕,很可能会被对⽅压倒时,⿎起勇⽓,抬起头来注视对⽅,⽤亲切有神的⽬光与对⽅交流,会消除紧张情绪。
第四,发现对⽅的弱点,减轻⼼理压⼒。如果感到⼼理上有压⼒,⾯试时不妨仔细观察对⽅的仪容、服装以及谈吐等,借以发现对⽅的缺点,这时就会产⽣⼀种宽松感,⾃觉不⾃觉地增强了⾃⼰的勇⽓,建⽴起与对⽅平等的新关系,这样就⾃如得多了。
第五,深呼吸能使你增添勇⽓。如果在步⼊⾯试⼤门之前,认真做⼏次深呼吸,⼼情肯定会平静得多,使勇⽓倍增。与陌⽣⼈第⼀次会⾯,特别是在关系应聘成败的⾯试时,⼼理胆怯、情绪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把拳头握紧、放松,反复⼏次,也有助于情绪的。
11.⾃卑⼼理
⾃卑感往往产⽣在⾃我表现的过程中,要克服⾃卑感还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露⾃⼰的才能。专家们建议,⾃卑感强的⼈,不妨多做些把握较⼤的事情,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加⼈的⾃信,循序渐进地锻炼⾃⼰的⾃我表现能⼒,是克服⾃卑的根本途径。⽐如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交谈、如何接近陌⽣⼈、如何同别⼈握⼿寒暄、如何进⾏开场⽩、如何使谈话继续和终⽌等。
参加⾯试的⼈都有或强或弱的⾃我意识和⾃尊⼼,他们会较多地考虑⾃⼰的社会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注意别⼈对⾃⼰的评价。当他们发现⾃⼰的某些缺点,特别是求职⾯试过程中受到挫折后,为了维护⾃尊⼼,就会在⾯试中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表现出⼀种⾃卑的倾向。
如果你在求职⾯试过程中感到信⼼不⾜,在⽇常交往活动中不妨试着从以下⼏⽅⾯来强化⾃⼰的⾃信⼼,为成功的⾯试做准备。
第⼀,在陌⽣⼈⾯前,你不了解对⽅,但对⽅也不了解你,要充分意识到⾃⼰的有利条件,不可妄⾃菲薄。
第⼆,保持与对⽅谈话中的沉默间隔,不要急不可待。这样会使你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也使对⽅感到你是⼀位充满⾃信的⼈。
第三,如果对⽅声⾳超过你,你可以突然把声⾳变轻,这种⾳量差会给对⽅造成⼼理压⼒,使对⽅更想细⼼地听你说。
第四,盯住对⽅的眼睛讲话,如果对⽅回避你的⽬光,说明你⽐他坚强(⾯试时⼀般不要盯住主考官的眼睛,否则容易造成紧张-中国考)。
第五,经常考虑这样⼀个问题:⼈各有长短,都存在着有求于⼈和被⼈所求的可能,不能因为有求于别⼈就感到⾃⼰低⼈⼀头,也不能因为被⼈所求⽽趾⾼⽓扬。
⼀般说来,缺乏⾃信的⼈,多是性格内向、勤于反思⽽⼜敏感多疑的⼈。他们的⾃尊⼼很强,但不懂得如何积极地获取⾃尊,⽽是采取消极退避的⽅式以保护⾃尊。正是为了追求⼀种不使⾃尊⼼受到伤害的安全感,为了不在别⼈⾯前暴露⾃⼰的弱点,于是不敢坦率地介绍⾃⼰,不敢⼤胆地推销⾃⼰。他们惟恐别⼈瞧不起⾃⼰,实际上正是由于⾃⼰低估了⾃⼰,⽽别⼈对他们的轻视态度,常常是由于他们⾃⼰的⾃卑和退避所造成的。在⾯试过程中,有的求职者也希望给对⽅留下好印象,可⼜总是怀疑⾃⼰的能⼒,不相信⾃⼰能够做到,仿佛⾃⼰的⼀举⼀动都是在公众⾯前演出,所以只要置⾝于陌⽣⼈⾯前,便会产⽣不知所措的惊慌。有的⼈会出现脸红、低头、⼲笑、出冷汗等笨拙的动作,有的⼈还会出现喉头
颤抖、发⾳吐字不清,甚⾄嗓⼦突然失⾳、全⾝发软等现象。这些缺乏⾃信的表现,往往给对⽅缺乏⽣⽓、能⼒低下、适应性差的感觉,从⽽导致⾯试失败。
我们提倡积极的⼼理补偿,具体说来主要有两种⽅法。
⼀是以勤补拙。知道⾃⼰在某⽅⾯有缺陷,就下⼯夫去弥补。⼀个热爱⽣活的⼈,就应该⽤⾃⼰⾟勤的汗⽔去换取你所希望的⼀切。古演说家德穆斯芬幼年时⼝才平平,⽽且有些⼝吃,第⼀次登台演说就被喝了倒彩。⾯对挫折,他毫不⽓馁,⽽且⽴志成为雄辩家。他⾯对⼤海,⼝含⽯⼦,反复练习,经过以后的多次实践,他终于成为闻名遐迩的演说雄才。⼆是扬长避短。⼈
的缺陷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决⼼,讲究科学的⽅法,选择合适⾃⼰的奋⽃⽬标,⾃卑的⼈会逐渐变成⾃信的⼈。在成才的道路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我们阅读许多伟⼈的传记,可以发现许多⼈的优秀品格和⼀⽣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个⼈缺陷促成的。像亚历⼭⼤⼤帝和拿破仑是因为⽣来⾝材矮⼩,⽽⽴志在军事上获得成就的;苏格拉底和伏尔泰是因为⾃惭形*,⽽在思想上痛下⼯夫,结果在哲学领域⼤放光芒;张海迪的成功也是她思想上的坚强弥补了她⾝体的缺陷。
⾃卑感较强的⼈往往多愁善感、⾃惭形*,觉得⾃⼰⼀⽆是处,各⽅⾯都不如别⼈。为了不使⾃⼰的⾃尊⼼受到伤害,往往实⾏⾃我封闭,不愿同别⼈进⾏较多的接触和交往。马克思⼗分赞赏⼀句格⾔:“你所
以感到巨⼈⾼不可攀,只是因为⾃⼰跪着。”求职者不妨站起来试试,⼀定能发现,⾃⼰并不是⼀定⽐别⼈矮⼀截。许多事情,别⼈能做到的,⾃⼰经过努⼒⼀样能做到。求职者怯场⼼理的表现场合是⼴泛的,但是最严重、最普遍的怯场是⾯试怯场。它不但会影响⾯试成绩,还会损害⼈的⼼理健康,这种情况在⼥性中间表现更为普遍。⾃卑是⼈性格上⼀种较为严重的缺陷,指个⼈由于某种⽣理或⼼理的缺陷⽽产⽣的轻视⾃⼰的⼼理。主要表现为忧郁、悲观和孤僻。越⽐就越没信⼼,⾃卑感也就更强。
⾃卑感较强的⼈⼀般都⽆法顺利地通过⾯试这⼀关⼝。在⾯试过程中,这类⼈往往会将⾃⼰与主考⼈员在各⽅⾯进⾏对⽐,尤其是习惯于拿⾃⼰的短处同对⽅的长处⽐。其实,他也希望能够给主考⼈员留下⼀个较好的印象,却⼜不相信⾃⼰能够做到。于是导致在⾯试中出现种种窘态和难堪,如脸红、出冷汗、喉头战栗、发⾳吐字不清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试者的起初⽔平是⽆法发挥出来的。⼥性在重⼤⾯试场合获得的成绩往往低于她们的实际⽔平,低于她们在平时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12.怯场⼼理
运动员可能是⾯临很强的竞争对⼿⽽怯场,歌唱演员可能是由于不适应新的演出环境⽽怯场,学⽣可能是由于缺乏经验,害怕失败⽽怯场。凡此种种,原因是千差万别的。从现象上看,怯场往往是不适应、担⼼、害怕的结果。在不同的场合下,怯场的原因很不⼀致。下⾯就求职者的⾯试怯场,探究产⽣怯场⼼理的个⼈⾝⼼原因,以便帮助求职者对症下药。
发现自己第⼀,评价能⼒。⾯试焦虑与个⼈的认识能⼒息息相关。如果求职者把⾯试视为关系⾃⼰终⾝前途的奋⼒⼀搏,⼀旦失败,什么前途、理想、荣誉、幸福都将付诸东流,抱有这样认识的,其⾯试焦虑⽔平必然很⾼。其实,这种认识评价是不全⾯的。
第⼆,成熟程度。伴随着年龄增长,焦虑⽔平显著上升。特别是求职者,由于已踏⼊⼈⽣“⼗字路⼝”,能充分意识到⾯试成绩对求职的影响,因此,焦虑⽔平显著升⾼。不同年龄阶段的求职者,在⾯试时焦虑⽔平⾼低有别,它体现着⽣理成熟对个体考虑焦虑⽔平的影响。
第三,应试技能。训练有素的求职者,对题型、解题思路、答题要点、答题要求等问题⼼中有数,加之知识储备较多,这样,在考场上就会得⼼应⼿、处之泰然,分清轻重缓急,进然有序地回答问题。⽽平时缺乏训练,没有很好掌握基本应试技能的⼈,在⾯试临场时极易产⽣慌乱现象,以致⽩⽩浪费宝贵时间,⽽时间不够⽤时,⼜更为紧张。这说明应试技能也是影响求职者焦虑⽔平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我国,考试怯场的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杨⽴能、孙仲贤应⽤⽪温反馈、肌电反弛、⽪温反馈加松弛、肌电反馈加松弛等⽅法,对上海市区四所重点中学的48名⾼三应届毕业⽣进⾏了解除考试焦虑的⼼理训练。训练结果表明,他们采⽤的⽅法对解除考试焦虑有明显的效果。郑⽇昌编制的放松训练磁带结合认知疗法考试焦虑患者,也有⼀定效果。在这⾥,我们提出⼀些有效易⾏的建议,正确地看待⾯试,即使⾯试失败“榜上⽆名”,但“脚下有路”。
第⼀,⾯试时略提早到场,在场外安静地休息,放松⾃⼰。
第⼆,努⼒形成考前的良好竞技状态,保证必要的运动、休息、⽂化娱乐时间。
第三,掌握正确的应试⽅法,熟悉不同题型的要求和回答技巧。
第四,倘若在⾯试过程中怯场,是转移注意⼒。可以数数,可以背英语字母表,也可以深呼吸,凡此种种转移注意⼒的⽅法都可以缓解已出现的怯场现象。
怯场⼼理是指在⾯试临场条件下⼼情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感觉的敏锐性下降,知识、技能的回忆受阻,注意⼒集中不起来,影响⾃⼰原有能⼒发挥的⼼理现象。
13.羞怯⼼理
每个⼈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理,只是那些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喜欢社交的⼈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较强的羞怯⼼理往往会对⼀个⼈的事业产⽣⼀定的影响。在羞怯⼼理的⽀配之下,由于⼼情紧张的缘故,个⼈呈现出极不⾃然的⾯部表情或姿态,说话不能平稳地进⾏。因⽽在⼀定程度上妨碍了⾃⾝真实⽔平的发挥。
对于需要参加⾯试的⼈来说,事先有意识地加强社交⽅⾯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试中,羞怯⼼理较
强的应试者往往⽐较在意⾃⼰的⼀⾔⼀⾏,尽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学的各种规范和要求,⽬的是为了给主考⼈员留下⼀个较好的印象。羞怯⼼理产⽣的实质原因在于信⼼不⾜。其中包括对于⾃⾝的外部形象、内在的素质及能⼒缺乏⾃信,⽽这⼜导致优柔寡断的个性。但由于过分专注于⾃⾝举⽌与⾔语的选择与表现,⽆法集中精⼒解答问题,在⼀定程度上影响⾃⾝能⼒的正常发挥。⼀旦意识到⾃⼰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考⽣便会产⽣⼀种⾃责⼼理,与之相伴随的是⼼情更趋紧张,由此⽽形成⼀个恶性循环,最后考⽣只能带着诸多遗憾⽽离开考场。
14.迎合⼼理
迎合⼼理,也称逢迎⼼理。具有这种⼼理的⼈特别注意别⼈对⾃⼰的看法,把别⼈对⾃⼰的评价视为⾼于⼀切。在和别⼈打交道时,⼀味企求得到别⼈的好感,甚⾄不惜放弃⾃⼰的原则,轻易改变⾃⾝的观点,惟恐招致对⽅的不满。这种⼈由于对⾃⼰没有⼀个⽐较稳定⽽客观的评价,因⽽易于使⾃⼰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强逢迎⼼理的⼈往往极⼒在各种场合为⾃⼰塑造⼀个⼈见⼈爱的形象。但是,他们的资本不是⾃⾝的真才实学及良好的仪表风度,⽽是逢迎的表情和语⾔。这种⼈在⾯试中常常会不失时机地向主考⼈员恭维⼏句,在回答问题时也往往顺着主考⼈员的弦外之⾳⽽进⾏。希望以此来博得考官的好评。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它⾮但不能得到主考⼈员的“恩宠”,⽽且还会减损他们对于应试者真实素质的评价,因⽽是不可取的。
15.紧张⼼理
紧张⼼理往往表现为应试者在⾯试前出现的⼀些局促不安的状态,或对⾯试的可信度发⽣猜疑,或冥思苦想对策,或焦急不安地到处打听,严重者会导致失眠。
⼏乎95%以上的毕业⽣在接受调查时都承认⾃⼰在⾯试时精神紧张,它是毕业⽣⾯试时需要战胜的的敌⼈。陌⽣的环境,被陌⽣的⼈提问,事关⾃⼰今后⼀段时间的发展前途,毕业⽣不可能不紧张,适当的紧张可以促使毕业⽣更加集中注意⼒投⼊⾯试。但若紧张过了头,则对⾯试有害,使应试⼈注意⼒不集中,甚⾄可能将事先准备的内容忘得⼲⼲净净,头脑⼀⽚空⽩。这⾥,提供⼏种克服紧张的⽅法: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作。预计到⾃⼰临场可能很紧张,应事先请有关教师或同学充当主试⼈,举办模拟⾯试,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增强⾃⼰克服紧张的⾃信⼼。
(2)应反复告诫⾃⼰,不要把⼀次⾯试的得失看得太重要,应该明⽩,⾃⼰紧张,你的竞争对⼿也不轻松,也有可能出差错,甚⾄可能不如你。同等条件下,克服了紧张,⼤⽅、镇定、从容地回答每个提问,就会取得胜利。
(3)不要急着回答问题。主试⼈问完问题后,应试⼈可以考虑五⾄⼗秒钟后再作回答。在回答时,要注意不可语速太快,太快容易使思维与表达脱节,快了也易表达不清。⽽你⼀旦意识到这些情况,会更紧张,
结果导致⾯试难以取得应⽤的效果。所以切记,⾯试从头⾄尾声,讲话不急不慢,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让⼈信服。
16.侥幸⼼理
⼼存侥幸的应试者在⾯试前⼀般不做太充分的应考准备,却常常是只作⼀些猜题押宝⼯作,聊以⾃慰。这显然是很难获得好成绩的。有些应试者总是寄希望于侥幸取胜,或希望能抽到好题,或寄希望于考官的开⼀⾯等等。由于⾯试,特别是⾯谈法⾯试的题⽬带有较⼤的偶然性,⾯试也不像笔试那样有统编教材以做应考准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