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作者:孙丹丹
来源:《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2012年第10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生命的绝唱和美丽的化身。阅读与欣赏古诗词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广大教师坚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着重对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情趣和含蕴方面进行感悟。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通过实践创设情境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参与适当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譬如,
我在讲授《锄禾》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并要求学生写出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当上课钟声响起,我就先让学生以这次劳动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然后开始导入《锄禾》的学习。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兴致勃勃地进行互动性讨论、感悟。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认识的内驱力,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2.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更不足,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悟常常会出现障碍。假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融声、光、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譬如,我在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通过多媒体将庐山瀑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一看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不言而喻地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样,不但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整合资源,产生美感
        小学教材里收录的古诗词不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整合课文资源上做文章。教师必须坚持采取两步走的整合策略:
        第一步,整合同一主题的诗词。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中虽然作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如以送别而言,有李白的《赠汪伦》,抒写汪伦以歌声送友人,作者借潭水抒友人对自已感情之深;也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和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学生只有对上述同一主题的诗词进行整合,才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第二步,把握同样题材的作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譬如,我在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疑问:此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许多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诗人的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拓展了视野,更加深入地感悟诗词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伤感的诗词三、感悟意境,以诗传情
        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融入了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和山水之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一般而言,古诗词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譬如,我在讲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重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描写江畔雪景、借歌咏垂钓寒江的渔翁,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和郁闷,又要抓住”“”“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认真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