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①再融资政策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政策收紧-再度松绑四个阶段。这次“再融资”新规落地,旨在发展股权融资。②07年以来定增股在定增期(从定增预案公告到定增实施)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55. 8%,而上证综指仅为7. 2%,定增投资收益明显。③以史为鉴分析定增收益,融资角度资产收购类收益占优,行业角度房地产和信息技术占优,估值角度低佔值占优,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收益率较高。
'‘再融资”新规下的定增策略
2月14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同时对《发行监管问答一一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进行修订(以下统称“再融资新规”)。从去年11月再融资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到正式新规的发布仅历时4个月,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本文将回顾历史,对再融资政策制度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对定增股的投资逻辑进行探讨,并分析未来定增给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1.再融资新规落地,旨在发展股权融资
再融资新规推出,定增限制大幅松绑。2020年2月14曰证监会发布了修改后的“再融资新规”,从修改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大点:一是降低发行条件。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同时取消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二是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
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选择定价基准日的灵活性更强。且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大幅松绑,显著放宽了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的监管要求及减持限制。三是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以上内容大多与19年11月发出的征求意见稿一致,但在此之外放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规模限制、明确了“新老划断”时间点以及强化了对保底承诺和补贴的控制(具体内容详见表Do 回顾历史,根据政策的演变和定向增发融资规模的变化,我们大致将再融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2006-11年是起步阶段。自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以来,为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基本处于暂停状态。经历了大概一年的时间,股权分置改革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健全和完善市场法制等各项基础性建设也取得积极成效,此时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成为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5月8日起开始施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处于暂停状态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功能得以恢复,我国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7月17日,证监会进一步制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进行规范,至此再融资政策基本成型,2007-11年期间,年均定增数口为138家左右,年均定增金额为2686亿元左右,年均定增占股权融资比例为45%左右,定增成为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2012-16年是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8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2011/08/01修订)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完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拓宽兼并重组融资渠道,提高兼并重组效率。恰逢市场流动性宽松,充裕的流动性为2012-13年的小票结构性牛市和2014-15 年的牛市行情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A股股票行情向好,企业也有更强的动力通过融资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而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A股市场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FO空窗期,其后由于市场大跌,2013年7月-2015年11 月证监会再一次暂缓IFo发行。A股IPo长时间不能正常化且不确定性较高,而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定增的方式实现并购转型,定增超过IPO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融资来源。2012-16年期间,定增业务快速发展,对比12年和16年的年度数据, 定增数U从150家左右上升到800家左右,定增金额也从0. 3万亿左右快速攀升到1・8万亿左右,12-16年年均定增占股权融资比例均处在70-80%左右的高位,定增开始成为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③2017-19年是政策收紧阶段。2017年2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随后乂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再融资相关的规定进行了调整。2017年5月26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解禁期满后的减持行为进行了规范。总的来看2017年推出的新规对非公开发行起到了限制作
用,主要包括两大点:一是修改定价基准日,以前可为当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而修改后只能以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大幅缩小了价差空间。二是增加了对非公开发行认购人在解禁期届满后的减持限制,相当于变相延长了锁定期。政策的收紧使得定向增发面临更多阻力,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同时2017年以来IPO逐渐开始常态化,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使得定增规模大幅下降,2017-19年期间,年均定增数Izl为336家左右,年均定增金额为0・8亿元左右,年均定增占股权融资比例为55%左右。
④2020年再融资政策再度松绑。从2006年到2020年,再融资政策经历了起步到成熟,从全面收紧到再度松绑。再融资新规的不断调整反映了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并且在不断修改中提升了再融资的便捷性和制度包容性,是我国资本市场完善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
再融资新规有利企业融资发展。再融资新规的推出,旨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回顾历史, 统计07年以来每年定向增发募资相对全部融资金额的占比,均值为60%。可见再融资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发挥着重要作用。回到现在,从2月14日再融资新规落地至今(2020/05/30)已三月有余。新规实施以来,剔除预案停止实施和股东大会未通过的预案,总共有463家上市的大背景有密切关系,传统行业通过定增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新兴行业依靠定增并购优势资产,快速做大做强。而定增股投资能获取的收益也较为明显,我们统计了2007年以来所有定增股在定增期(从定增预案公告到定增实施,后同)的股价表
现,平均收益率达到37.1%;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55.8%,而同期上证指数的年均收益率仅为7. 2%o其中在2012-16年定增的快速发展阶段,定增股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30%的高点。我们
进一步将定增股投资拆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定增预案公布到召开股东大会;阶段二,召开股东大会到获得证监会批文;阶段三,从获得证监会批文到定增执行。我们统计了 2007年以来公布定增公告的4000余只定增股在每个阶段的收益情况,发现每阶段收益呈先增后减趋势:阶段一的平均收益率为16.4%;阶段二的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18. 2%;阶段三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 46%o公司在公布定增预案的初期能引起市场关注,在召开股东大会到获得证监会批文期间,定增的成功推进提振了股价信心。最后随着定增信息被市场逐步消化和股价的上升,相关股票的表现渐渐趋于平淡。因此,投资者对于看好的定增题材股应提早介入,以便获得阶段一、二的较高收益,随着定增流程的推进,定增股的股价表现会逐渐疲弱。
3.以史鉴今,未来定增股的投资机会儿何?
如何挑选定增股。上文我们分析了定增股投资的收益明显,且在定增不同阶段获取的收益大小也不同。下面我们进一步从定增Ll的、定增行业、定增规模、大股东是否参与定增等多个维度对定增股的投资收益进行分析,借鉴历史判断未来定增股的投资机会儿何:
①融资视角:资产收购类收益最高。在07年以来实施定增的4334家上市公司中,进行收购资产和项Ll融
资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488家和1504家,补充资金的共有281家。从收益情况来看,资产收购类的公司最好,达到42. 8%,略高于补充资金的41.3%,远高于项Ll融资的26. 2%o此前我们曾分析资产收购类定增未来空间最广阔,且收购资产很多属于TMT等新兴行业,对股价的提振作用明显。补充资金类收益率高于项U融资主要得益于:首先,前者公司主要分布在诸如消费、医药和TMT等市场热点行业,而后者主要来自于传统周期性行业。其次,前者收益较高公司往往有大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现金参与定增,其至是大股东独家定增,反映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未来的信心,对股价有提振作用。
②行业视角:房地产、信息技术表现最好。2007年以来公布定增预案的4334 家公司中,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公司占比较高,分别为1126家和831家。这些公司在公布定增预案后的收益水平基本反映了市场Ll前对其所处行业的偏好。房地产及信息技术最受投资者追捧,在定增预案公布后其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2. 2%和 46. 5%o日常消费和公用事业的收益率水平处于下游,分别为29.1%和22.8%。
③估值视角:低估值占优。我们按照不同估值PE(TTM,后同)水平区间划分公司,统计不同估值区间公司的定增投资平均收益率。发现随着公司估值PE 的上升,定增平均收益率逐渐下降,从0-10倍PE时的42.7%逐渐下降至100倍以上PE 的30. 5%,低估值的公司在定增投资中收益较优。但我们要考虑到定增公司来自不同行业,本身估值差异就很大;其次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定增后公司前景,而公司原
有业务的静态估值并不能反映公司的未来。
④股东参与的定增收益率较高。上市公司定增对象一般包括大股东及大股东关联方、机构投资者以及境内/自然人。在我们统计的案例中,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增是1455家,接近1/3的占比,平均收益率为39. 1%,高于大股东不参与定增的36. 2%o大股东参与定增反映了大股东对于定增后公司的信心与支持,对提振股价也有积
极作用。
定增将带来主题性的投资机会,长期来看公司投资价值还是取决于基本面。约翰?博格在《长赢投资》中将股票收益分解为投资收益和投机收益,其中投资收益山股息收益和收益增长构成,对应企业的盈利能力,投机收益山市盈率变动构成,对应企业的估值变化。文中统计美股市场1900年以来每10年的收益数据显示,投资收益仅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出现负值,其余时间基本稳定在8%"13% 之间,平均值为9. 5%,其中股利回报均值为4. 5%,盈利增长回报为5%,企业通过经营创造的收益相当稳定。与此相反,投机收益却随着市盈率的波动大起大落, 在-10%"10%之间剧烈波动,但平均值仅为0. l%o可见,股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是盈利,佔值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趋于稳定,对股价儿乎无贡献。长期看A股上涨也绝大部分源于盈利。自1996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以此为起点开始考核A股业绩为王策略的有效性。1996年以来上证综指指数年化增速为6.0%, EPS为9.6%, PE为-3.2%,所以盈利才是驱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动力,而定增主要是带来短期主题性的投资机会。
在众多套利中,我对定增基金是最为排斥或者慎重的,极少参与,因为买定增基金牺牲了套利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一一流动性。
我们首先要知道定增基金的历史:
1.2015年全年发布的定增预案,调整后的金额高达27599亿元!2015年落地的定增规模高达12466亿元!
何其疯狂!
我们知道2014年2015年是大牛市,很多公司在大牛市期间,高价定向增发,
融资规模是新股发行的数倍,在市场内大量抽血(但回血股市寥寥无儿);
衍生岀非常多内幕交易,定向增发的资金往往用于收购企业,可能价值1 个亿的资产,用20个亿买入,内部的利益输送无从得知;
股灾来临后,很多定增基金在牛市中发行,由于锁定期的存在,牛市末期才放开,投资者损失巨大。
2.2017年定增新股、减持新规相继出台。严格的制度,基本就废了定增这个
市场。
股市的再融资转而以可转债的发行为主一一可转债的盛世来了。这个星球的球友儿乎都有参与,就不赘述了。
相比于定向增发,可转债可是好太过了。(但也埋下了隐患,未来儿年将有很多投资者会受到难以避免的损失,我会专贴写这个,希望球友们重视,看问题要有格局,不要跡听大V们带节奏)
3.2020年定增新规实施,2020年定增规模开始暴增一一管理层开始纠偏,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某种平衡。
此次政策松绑,主要体现在:定增价折扣率提升、锁定期缩短、参与门槛降低、不再适用减持新规等。
换句话说,就是全方面松绑了一一中国股市重要都是为融资服务的。(投资者人只能靠自己保护自己了)
购买定增基金有挺多门门道道的,现在股市在2900点一下,主动购买有锁定期的定增基金或者股票,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自2月14日再融资新规松绑后,A股正式迎来“定增新时代”,定增市场也出现一些显著变化:比如,定增预案加速发布或修订频繁,部分行业(如科技行业)更倾向于竞价定价,小市值公司的定增需求更加强烈。
但政策宽松后,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这将更加考验机构投资者选公司、选项Ll的能力。而机构选股向来是普通投资者的风向标,定增新规后,普通投资者如何捕捉机构在一级半市场的风向,从而抓住二级市场上车赚钱的机会?
险资、国资定增收益最稳定
定增市场也被业内称为一级半市场:既能像一级市场那样买打折股,乂能在二级市场上变现。
一般来说,主流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分为PE/VC、个人、公募基金、国资、基金资管子公司、券商、险资七大类。和普通投资者一样,机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选股偏好及收益特征,部分保险资管公司祺至专门设立定增投研团队,发行定增资管产品。
那么,回看历史,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参与定增市场的风格有何不同呢?
减持新规广发证券(16.540, 0.78, 4. 95%) 5月15日发布的研报,对2010年至今2200 多例1年期定增项Ll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公募基金在各类机构中参与度最高,认购项目近6成。
研报指出,基金、券商等偏好热度较高,基金重仓的项Ll或行业折价率较低, 收益率和胜率也很难跑赢市场整体;公募处于腰部思维(如市值、估值、业绩增速),基金子公司行为更灵活。
而个人和PE/VC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相似性,比如均具有小市值、轻估值、重增长、低杠杆、低基金持仓等特点,个人投资者较依赖择时,在13-16年期间,也就是定增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个人投资者收益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