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古诗词美读教学初探
作者:王孝珍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2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笔者认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古诗词美读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知人论世,读出人格美;披文入情,读出情感美;沉郁顿挫,读出音乐美;细处着眼,读出”“”;想象入境,读出画面美。
        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词美读;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沉郁顿挫;想象入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三分诗,七分读。如何在诗词诵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世,读出人格美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如陶渊明的田园情结,李白的飘逸豪放。每一首作品都是作者内在情感志向的外露,都能展现不同作者的不同人格。如曹操的《观沧海》抒发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与统一中国的壮志。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离不开社会大背景。因此诗歌的思想内容肯定也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思想,就与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的爆发密不可分。
        知人论世,读出人格美,能促进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利于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二、披文入情,读出情感美
        古诗教学是一种审美鉴赏活动。以把握情感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为出发点,最终达到培养人性和审美人生的教育目的。
        “披文入情,是指在赏读过程中,让学生在的熏陶、融会之中,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作者的心灵。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去感染学生。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教师自己要,从而让学生感受词人浓重的哀愁。
        “诗贵含蓄。古诗词常采用以下手法表达作者浓郁的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品析: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运用典故。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巧用修辞。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白描绘景,视听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三、沉郁顿挫,读出音乐美
        重在体味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首先,注意重音。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以体悟诗人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诵读时,应根据内容和情感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如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更重。
        第三,注意节奏。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第1节节奏最快;2节放慢;3节再加快节奏,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四、细处着眼,读出”“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以及思维发展与提升水平。
        “”“指诗歌用以表情达意的物体或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鉴赏古诗词,重要的是解意象。
        教师可以从几个细节入手,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豁然贯通。赏析杜甫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时,可以抓住不胜簪这一细节,品读体悟诗人的感时、忧国、思家、悲己之情。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意象,把握课文中学生思维的触发点。辛弃疾《破阵子》李白写的古诗可怜白发生一句,可以抓住白发这一意象,让学生领悟全词由雄壮走向悲壮的艺术特。
        五、想象入境,读出画面美
        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也能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
        丰富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通过想象所展现的画面,可以用以下形式加以呈现:
        1.美译古诗
        就是把古诗用生动的文字译成新诗(或散文)。属于对诗词的二度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學生的文字表达也得到了训练。
        2.描绘古诗画面
        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可以请同学来画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画画田园风光图
        古诗词为我们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运用好古诗词资源,引领学生们在美的吟哦中进入古诗词的美丽境界,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召元.依托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03.
        [2]张攀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10.
        [3]罗晓辉.语文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