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说】
    《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 敬亭山:
    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
    ⑵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
    ⑶ 景物描写:
    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板书:明诗意 )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 画一画这两句。
    ⑵ 理解“众鸟”:
    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 理解“孤云”:
    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 理解“尽”和“去”:
    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 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
    ⑵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 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书),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 理解“看不厌”:
    ①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 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在山的简笔画上板书:神)
    ⑶ 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板书:超凡)的,神总是“脱俗” (板书:脱俗)的。
    ⑷ 联系特课中学过的《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危楼高百尺,  日照香炉生紫烟,
    手可摘星辰。  遥看瀑布挂前川。
    不敢高声语,  飞流直下三千尺,
    恐惊天上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寄 情 山 水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记录】
    一、课前谈话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 白 李太白)
    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
    t: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t: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
    (s都比较紧张)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s:思念家乡。
李白写的古诗    t: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s: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
    t: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s:潇洒的李白。
    s:很爱游玩。
    t: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
    (板书:寄情山水)
    t: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
    (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
    1、读题,解题:
    ⑴ t:谁知道敬亭山?
    (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 )
    ⑵ 再读题:
    t: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
    (读得很慢)
    t: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
    ⑴ 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
    (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
    ⑵ 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
    t: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t: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
    (学生比较紧张)
    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⑶ 齐读。
    ⑷ 质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s:为什么相看两不厌?
    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s: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
    s:为什么只有一多云飘来飘去?
    s: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
    t: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t:请同学们读课题。
    (s读)
    ⑸ 说词语:
    s:孤独、独自、独一无二……
    ⑹ 再读题。
    三、细读
    1、:
    t:下面的古诗里面分别也写了作者一个人,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的读,一个一个的划。
    s在。
    2、交流:
    s: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t:这句话写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还有么?
    s:孤云独去闲的“独去”。就是说……(略)
    t: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径庭山啊?
    s:死气沉沉
    s:清闲
    3、指读,齐读:
    t:最后的云也不见了,李白的心里悠闲么?
    s再读。
    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两不不厌,只有敬亭山!
    t:还有么?
    s:“只有径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没有!
    t:有鸟么?
    s:没有!
    t:还有么?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两个人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厌。……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谁也看不厌。
    板书“厌”字(繁体字)
    t:一张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给你怎样的感觉?
    s回答。(略)
    t: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谁来读。
    s读。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
    s再读。
    四、研读
    1、体会孤独:
    t: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径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径庭山呢?(孤独)
    t: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s:“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t:我们一起读前两句。
    s读。
    t:那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s再读。
    过渡:
    t: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s(略)
    2、介绍背景:
    t: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
    t: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
    3、读:
    s读。个人读,齐读。
    4、配乐,范读:
    t: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
    (朗诵)
    s齐读。
    t: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啊。你有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t的朗诵是深情的,深沉的。)
    5、练习:
    ⑴、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