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师德规范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讲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复习参考题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和师德修养?
1、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改造和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的过程;一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对教师自身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需要;
3、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有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
4、对教育环境的优化作用,是当前改善师德状况的迫切需要。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
1、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
2、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修养;
3、要加强政治修养。
(二)心理素质修养
1、首先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力支持;
2、其次,努力提高自身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
3、要学会自我调节。
(三)知识和技能修养
1、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修养;
2、要加强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
3、要加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修养。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4、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2、勇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六、教师应如何做到“慎独”?
“慎独”一词源于儒家的《大学》、《中庸》,意思是说,当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1、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具有自我修养的高度自觉性。
2、增强自制力,加强自我监督。
3、要光明磊落,诚信守法。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二)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三)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四)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八、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①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②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③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④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①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功能①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评价功能指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以教师职业道德去规范教师行为,并把它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职能和标准。
表现为: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教师自我道德评价;教师与社会成员的互动评价。
九、谈谈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学校因素:最主要的压力源。1、由于学校管理和条件给教师造成的职业压力;
2、由于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而引起的教师职业压力;
3、学校的人际关系可能影响教师的心态,促使压力产生。
(二)社会因素1、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导致教师压力;2、社会的变革使教师感
受到压力;3、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使教师感到压力;4、教育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的压力。
(三)个体因素1、教师过高的期望;2、能力素质;3、教师过强的感受能力。
十、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或称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它从一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影响教师的行为。包括:教师的幸福、良心、公正、理想、责任(义务)、态度、纪律、作风、荣誉等。
十一、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状态。
十二、什么是教师(教育)良心,其具体要求有哪些?
是指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我意识,是教师道德心理的内在评价机制,也是教师进行自我道德调控的精神力量。
具体要求:1、有着强烈的教育信念;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十三、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正直无私、无偏无袒地处理各种业务关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十四、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1、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2、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另外,偏爱优生也会加重他们的骄傲情绪。
3、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十五、教师职业理想:
就是教师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十六、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十七、教师义务(责任):一方面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循的道德要求;另方面是指教师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
十八、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及如何遵守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十九、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
2、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二十、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
答: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二十一、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2、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3、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4、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
5、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6、良好的性格特征;
7、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二十二、教师职业荣誉:
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二十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二十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
1、理想层次着眼于从较高层次的理想状态对教师职业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最高要求。
2、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师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3、规则层次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观察性和操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采用和呈现的。
二十五、师生关系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与自己拥有同等政治权利的公民,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感情等,避免动辄打骂训斥、羞辱学生。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金钥匙,教师应包容学生的缺点,允许学生犯错误,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3、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对话、互相包容。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放弃主从关系,而向朋友关系转变,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二十六、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六条即可)
1、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2、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活动;
3、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
4、遇事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把话说完;
5、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中心;
6、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7、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8、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
9、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多与学生沟通。
二十七、家校关系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节应把
握的问题)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二十八、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有哪些?
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置换。
二十九、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之间有哪些分歧?
误区:其一,利用家长;二,排斥家长;其三,教师一言堂;其四,向家长推卸责任;其五,动辄向家长告状。
分歧: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2、出发点3、教育方法4、教育价值观
三十、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所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1、平等、尊重。平等、尊重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宽容、谅解。宽容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大度,有气量,能克己容人。“壁里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互助互惠。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互助互利,使双方都得到合理的、适度的利益或一定的精神满足。
三十一、教师应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自身融入集体之中;
2、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3、努力工作,为集体创造荣誉;
4、维护集体的团结,和谐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三十二、教学工作中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勤奋来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求任课老师要精通所任学
科的基础知识。
2、教师要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教师的道德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强大动
力。
3、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师表美(表美和道美)
三十三、职业生涯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分析1、适应期(第1—3年)。面临着角转变的不适应,又有着初为人师的兴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新教师产生无所适从之感。2、成长期(第4—7年)。具有了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对于教学活动也能适应,在努力寻并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3、成熟期(第8—23年)。教师在职业技能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潜力已经发挥出来,提升的空间也不太大。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师,往往容易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感、无力感。4、创新期(第24—31年)。
在同行中,他们成为了资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自信。他们具备了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能力。但是,他们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沉醉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而不愿意去探索、创新。5、退出期(第32—39年)。由于年龄等原因,教师即将退出教育岗位,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结。
(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要求1、适应期:敬业的态度在适应阶段,教师往往是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敬业精神最为重要。只有敬业,才能让教师有勇气去克服各种困难,也只有敬业,才能让新教师始终对教师职业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工作。2、成长期:探索的精神在成长阶段,教师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探索,逐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