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  课文内容理解  专项训练(一)(含答案和解析)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紫藤萝瀑布》一文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B. 《一棵小桃树》一文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其中既有感谢奶奶对小桃树的呵护,也有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呵护。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 相信未来。
D.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发出人生之路难以选择的感慨。
2.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陈子昂,隋代文学家。
B. 《登飞来峰》的作者是王安石,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祖”。
D.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3.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C. 《山海经》涵盖了上古地理、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D. 《阿长与<山海经>》体现了鲁迅深邃睿智、犀利老辣的文风。
4.下列各项中,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望岳登顶,写泰山的秀美景和雄伟气势。
B. 第一联以设问统领下句,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 第三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目光的专注,也蕴含着诗人对祖
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 第四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故事。该诗富有北方民歌特, 风格刚健质朴。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尾。
B. 在文言文中, “爷娘闻女来”中的“爷”是“父亲”的意思, “尔安敢轻吾射”中的“轻”是“轻视”的意思, “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是“少”的意思,“对镜帖花黄”中的“帖”是通假字,同“贴”。
C.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朴素的语言,选取典型的生活事例,细节刻画,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流露出面对人生困难时的消极心态。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6.下列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概说了飞来峰上应天塔的高度。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说是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7.下列对《望岳》一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联中的第二句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表现了泰山的雄伟高大。
串车
B. “造化”一句写诗人于远望中体会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大自然独爱泰山。
C. 第三联生动描绘了诗人目不转睛地望着泰山的神态, 还暗指时间已到傍晚。
D. 诗人被泰山的壮丽美景所震撼,不由下定了登山的决心。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戈宝权译。
B. 普希金, 苏联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C.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英国诗人。
D. “忧郁的日子”“完全相信”“千百次地挣扎”“报纸杂志”都属于偏正短语。
9.下面对《登幽州台歌》—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绪。
B. 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第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C. 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
D.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法国诗人普希金创作的。此诗用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美好、光明的。
B. 李森祥所写的《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枳术宽中胶囊
C.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轻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歌颂了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
D.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11.下列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两首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诗句清新流畅,平和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B.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诗中“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选择时应当慎之再慎。
C. 《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比喻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D. 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 来阐释道理。
12.下列对《紫藤萝瀑布》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句成段,“不由”点明了一种心有所动后自然而发的心理状态,是什么让“我”“不由得”停住脚步了呢?引人遐想,制造悬念,引出下文,也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让人止步、炫人眼目的美丽。
B.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作者在惊异、审视、回忆之后悟出的自然规律和生命哲理。
C. 课文最后一句“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照应开头。开头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此时加快脚步是因为受紫藤萝顽强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奋。首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D. 课文使用的最主要写法是“先扬后抑”,先写紫藤萝花开得繁盛,又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惨淡。
望岳赏析13.下列说法不符合《河中石兽》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认为水流会把石兽带往下游。
B. 讲学家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石兽应在原地,只是“渐沉渐深”罢了。
C. 老河兵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水流冲击石兽,就会冲走石兽下方的泥沙,使其出现坑洞,石兽就又会倒入坑洞,长期这样“转转不已”,石兽就又会往上游移动。
D. 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三方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理论知识更重要。
1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缺点大全B.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 征战沙场, 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彩。
C.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写的一篇说明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变更公司名称
C. 《台阶》的作者李森祥,这篇小说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1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B.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他现在“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使吕蒙无可推辞, “乃始就学”。
C. 《老山界》的作者陆定一,具体地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寒花晚节
17.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