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
奇数页页眉【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山,豪情满怀。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
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
婚礼酒席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非主流个性签名伤感【主题思想】
望岳赏析>老忙歌灵歌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喋血孤城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未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 “割”,是划分的意思,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达无比的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是登凌、登上的意思,这里作者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豪迈之情,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小”是低小、矮小的意思,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它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