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 生成 构建有效探究
课堂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本文就笔者所任教的物理学科,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教学预设与生成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构建有效探究。
首先,必须明确几个概念。预设,是指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预设是教师对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需,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心理状况,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1.预设问题情境的针对性
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如果溶入情境之中,更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创设问题情境已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但问题情境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对虚像和实像很难区分,教学之前,首先播放了一段水中的蜡烛的视频材料,并取名为“水火相容”,在播放过程中,当学生看见往杯中倒水时,里面的蜡烛并没有熄灭,兴趣浓厚。随着镜头的拉远,谜底揭开,原来是平面镜
在“作怪”,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完成实验的探究也就水到渠成了。
2.预设实验方案的有效性
探究学习中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最能体现他们的自主性,也最容易产生动态生成。但是并不是所有实验都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预设。
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猜想五花八门: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形状,所浸入液体的密度、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等等。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首先是实验器材准备的难度,其次是探究所用的时间难以保证。探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排除相同的影响因素,最后设计出只需要探究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这样通过对实验方案的精心预设,既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态生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
3.细节决定成败,预设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细节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指出:细节就
是全局的基础与细胞。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实验探究中更应注重细节,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失败。
例如:探究“海波熔化实验”时,教师如果对实验时所加海波的多少、搅拌器的使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的水温等这些细节不注重的话,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未达到48℃试管壁就开始出现海波熔化,而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继续升高的现象。错误的现象一旦出现,学生就印象深刻,很难更正,根本谈不上有效探究。
二、无法预约的美丽
叶澜教授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精心的预设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弹性和开放性,同时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
1.探究的开放性
探究学习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等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它是在某种程度上学习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学习。由于探究的许多不确定性导致时间和空间应有更大的开放性,正是这种开放常出现随机的偶发的神来之笔。
例如:在探究“篮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是初二第一次的探究实验,学生对物理的科学探究过程尚处在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室外进行研究活动。探究过程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同时由于没有老师的限制,学生思维活跃,摸索出独具匠心的实验思路和比较方法,创造性得到张扬,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更好的建构。
2.关注学生的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让学生探究并体验学科知识,发展对学科的内在兴趣;让学生探究并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学会有创意地去生活;同时在探究中不断反思,得到生成。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心理、操作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在探究中所发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探究中我很重视学生
的反思,每次实验探究后,我都布置学生撰写反思日记,并进行批阅和反馈,同时请学生相互交流。
例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时,学生通过三次的实验探究,都能够得到电压之间的关系。可同时部分学生又发现实验中所测量出的总电压均小于之前的干电池的总电压,应当说实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些并不是教学知识目标中所要掌握的,但隐形中却彰显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些生成如果没有积极的思考是不可能出现的。在教学中我顺水推舟,让他们查阅资料,撰写反思,完成生成。
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汪中求
探究是否有效,关键是学生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相对于学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和措施,我们一定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动
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再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精心预设,从而促进学生的生成,构建有效探究,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