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语文  五年级下册 6 古诗二首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型
讲读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6.4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它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诗人只用了28个字,就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就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西湖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并掌握“妆”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2、过程与方法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空濛”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在生活中同时也要留心美的事物,时刻保持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会诗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图片理解诗意,体会诗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
教学策略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官,体会诗词的情趣与意境,采用的
  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朗读品味法、想象体验法
  学法是:采用听、说、读、品、思等多种感官互动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西湖 晴好 雨奇
总相宜
西子 淡妆 浓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细读品析,体悟诗人情感
四 、拓展延伸 感受祖国河山美
五、课堂小结,达标测试
单元主题:情越山水间
本课目标:
描写西湖的古诗
1、正确认读并掌握“妆”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2、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语感。
3、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又可以称他为苏东坡,现在的四川眉州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虽不是杭州人,但却跟杭州很有缘,他曾二度在杭州任职。除了造福百姓,也为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时常留恋于西湖的山山水水之间,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解题:
诗人在西湖游玩,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
诗意: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的确很美,烟雨迷茫的雨天景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我们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是自然带给了我们美的熏陶,一起走进第二单元,细细品味每篇文字,让自己的情感在山水间尽情跳跃。
1激趣导入,引出诗人,揭示诗题。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杭州看成是人间天堂,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西湖)想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吗?请大家用心地欣赏这些景。
生描述,师小结: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西湖美景倾倒了不少的游客,特别是古代的诗人、画家,他们在此游山玩水,流连忘返,他们饮酒交友,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诗人,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课件出示诗人。
认识这位诗人吗?说说对他的了解,师补充介绍。
课件出示诗题。生自由读题。指名读。
从指名读题中引出诗题意思。再读诗题。
1、出示整首诗,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错误。
3、展示朗读, 评价。
4、读准读出诗的节奏都没问题了,但读诗,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这韵味怎么读出来呢?我想,我们就得跟随诗人,走进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能行吗?
5小组合作,了解诗文大意,全班交流。
1.品读前两行诗句
出示晴天西湖的画面,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吗?诗人用了哪个词呢?”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潋滟” 的词意。
(出示晴天西湖的图片)启发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象?”然后多层次多角度地诵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旁白:“雨水洒在湖面上、洒在周围的山上、洒在荷花和荷叶上,又会怎样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结合雨中西湖图片,感受雨中西湖的朦胧、神秘、奇妙。
带上这样的感受合作读、男女生接力读,读出西湖不同的美。
2.品读后两行词句
出示美女西施图片和西湖晴雨图片,反复诵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引导学生明白,诗写的不是美女,而是西湖,美女只是一个比方而已,西子湖也因此得名。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想象:“眼前的西湖像什么时候的西子?”让学生感受到西湖晴阴雨雪皆成景,春夏秋冬入画屏,进一步体会“浓妆淡妆”指的是西湖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景。同时也明白了诗人心中,西湖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样子都是美的。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比赛读,从而感受诗人对西湖深深的喜爱,并体会到古代诗词的语言的魅力。
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
  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
总结过渡:“描写西湖的古诗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交流后,课件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领着诵读。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自由读、合作读、示范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流利,读出节奏。
引导学生了解诗文大意,为品诗意做好铺垫。
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入手,创设不同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悟情,从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诗词名句,又能学生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反思
古诗离不开一个“诵读”,开篇要诵读,读准,读通。理解诗意要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诗句的意思就读懂了。体会诗境,更要诵读,此时的诵读,更多的是有感而发,是随着诗人一起在欣赏,一起在联想,不由地诗的韵味就出来了。课堂上,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步骤下来的,可是事前对学生的学情没把握好,再加上自己没及时调整,指导好学生的诵读,整个诗的节奏过快,这样,诗的韵味就出不来了,读的层次不够明显,如果上一个环节就来范读,可能效果会好些。